完成了前几期的拍摄后,节目组里的大伙儿渐渐形成了默契,各方面的工作效率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效率高了,意味着花费的时间少了。
四天拍摄一期的节奏,放在刚开始的时候,还显得有点儿紧张。可到了现在这会儿,却是明显宽裕了许多。
而且,因为下面几位副导演已经熟悉了工作的缘故,身为主PD的苏谨言也多少得到了一些闲暇,不用再像刚开拍时那样事必亲躬忙的脚不沾地了。
想着有崔洁和另外两位副导演带队主持,下一期节目拍摄前的准备工作应该不会出什么岔子,想着自己和固定成员们晚一天过去汇合也没什么大问题,苏谨言便点头应下了老板的邀请,约定第二天早上跟他一起去他的朋友家转转。
目的是为了采购庐山当地的特产,但来到了老板朋友家所在的小村子,苏谨言的脑子里却突然冒出了另一个念头。
这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江南小村。
村子中心的大榕树下,是一个碧绿如玉的活水池塘。几位村姑蹲在池塘边,一边闲聊着家长里短,一边浆洗衣物。在他们身后的空地上,四五个孩子欢乐的跑来跑去,全然不在意头顶上的炎炎烈日。榕树下,有两个须发皆白的老爷子正在对弈,时不时的端起搪瓷缸子喝一口茶水,别提有多惬意了。
池塘的周围,散落着一圈民居。雪白的靠马山墙上,顶着青黑色的瓦片,结实的实木门搭配上老式的窗棂,充满了传统的韵味。远远望去,能看到院子里的水井,以及墙角下放着的农具。再搭配上飘扬而起的袅袅炊烟,又多了一股生活的味道。
一看到这幅画面,苏谨言便情不自禁的想起了重生前曾经看过的那档综艺节目。
没错,苏谨言又想起了被他搁置在一旁的《向往的生活》。
村子就在山脚下,往南走个两三里,就是国内的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论地理位置,这里背山临水,环境优美,又没有人来人往的喧嚣与嘈杂,绝对算得上是一处拍摄田园类节目的风水宝地。
再看看当地的气候。
夏有炎阳冬有雪,四季分明。降雨量也还行,不用担心太干燥。
“邹老板,听说你们这边年年夏天都要发大水?”想到降雨量,苏谨言突然想起一件事来,顺口像带路的老板询问道:“今年的状况怎么样?应该没那么严重吧。”
“涨水是少不了的,不过我们这儿还好。”邹老板一边继续往前走,一边笑着回答道:“除了七八年前那回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洪水,我们这边还从来没有出过水淹农田的事儿。鄱阳湖就在边上嘛,有水都往湖里去了,基本上不会涨到让人担心的高度。”
“七八年前……”回想了一下,苏谨言脑子里有了印象:“那一年是挺吓人的。”
“可不是嘛。”邹老板点了点头:“我听山下的亲戚说,当时村里都疏散了,就怕洪水破了坝。为了抗洪,好多当兵的都去了坝上,没日没夜的加固防洪坝。”
“不是说破了坝么?”一旁听到两人的对话,桂杰也凑过来加入了谈话。
“那是市郊。”邹老板解释道:“不是市里那种水泥坝,市郊都是土坝,加上那一段江面比较窄,洪峰到了那边会变得更急,所以才会在那儿冲破了坝。这里倒是还好,一不靠江,二来边上就是可以泄洪的鄱阳湖,洪峰到了这里,多少会降一点儿,不至于凶到那份上。”
一边说着,邹老板一边抬起手来,指向了湖水所在的方向:“鄱阳湖就在那边,也就两三里路。现在这个季节,正是涨水的时候,你们要是好奇的话,一会儿我带你们去那边转转?”
“今年的水涨的高不高啊?”
“还行吧。”邹老板笑了笑:“应该没什么压力……我还没听见有谁说很难熬,倒是一个在湖上捕鱼的朋友给我打了个电话,说是最近捞到了不少鱼,问我要不要进货。”
水会涨,但却不至于会危及到周边的村民们。知道了这一点,苏谨言心里头又多了几分意动。
怀着考察地形的念头,跟在邹老板身后进了村子。
不大会儿,来到了他说的那位朋友的家中。
这位朋友姓孙,名叫孙福明。早年间,他们家也是靠种地为生,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孙福明外出打工,接触到了一些新的资讯,然后,觉得家里这边的资源挺丰富的,值得一试,他就回来干起了收购倒卖山货的买卖。
十多年过去,孙福明从一个骑着自行车到处转悠的小商贩,发展成了一个坐拥三间门面以及两处养殖场一间茶园的本地富商。而他所经营的业务,也从最初的山货,扩展到了农林渔副等好几个方面。
“老邹,来啦。”
一边接过孙福明递来的香烟,邹老板一边笑着打了个招呼:“今天没出门啊?”
“昨晚上接到了你的电话,我哪儿敢出去啊。”不用邹老板介绍,孙福明一边从烟盒里掏烟,一边满面笑容的冲桂杰迎了上去:“桂杰老师,我最喜欢看你主持的节目了。来来来,抽烟抽烟~。”
在镜头前从来不抽烟,但在私下里,桂杰其实也有抽烟的习惯。
这会儿没在拍摄,用不着那么小心,桂杰一边接过香烟,一边笑着跟孙福明打了个招呼。
顺带着,桂杰还帮忙介绍了一下身边的其他人。
有孙福明认识的,比如孟冲、沈琳、张怡倩,也有他不熟悉的,比如姜苗苗三女,以及出道没几年的郭安、周腾以及张雷。
不过,真正让孙福明有些惊讶的,还是苏谨言这位看着不是很大却当上了导演的年轻人。
虽然不是混娱乐圈的,但走南闯北这么多年,孙福明也知道导演比艺人的地位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