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垚,出兵孟加拉的兵马钱粮均已备好,为父已经下旨京城的卫所分批前往西南洋(印度洋),分别驻扎在苏藩与蒲藩,宣喻圣旨的使者也已经吩咐黄淮三日内派出。最迟在明年二月,攻打孟加拉国之战就要开始。”
“既然将士们即将陆续出发,你也不能继续在京城了,最晚腊月初一你要启程前往南洋,也是住在苏藩或蒲藩。”当日中午,在饭桌上允熥对文垚说道。
“要出兵攻打孟加拉国了?”文垚有些惊讶的重复一句。年前允熥就和他说过一次,但差不多十一个月过去,文垚以为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出兵之事已经不了了之,或者至少要推迟到明年,没想到这时忽然告诉他已经准备好了,他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
而且,“爹,怎么这时出兵?不让大哥在京城过年了么?”文圻问出了文垚的心里话。
“不能再拖了。”允熥说出了和对大臣时说的一样的理由:“若是等到过年,之后的正月也要允许将士们留在京城,不可能将派兵出征,这就得耽误超过两个月。因为之前父亲与思齐的事情,本就已经耽误了至少三个月,绝对不能再拖了。”
“是,父亲。儿子知道了。”文垚虽然心中不愿,但仍然答应道。
“文垚,父亲也知晓你不愿意,但确实不能再拖了。早一日出兵,就能早一日打下孟加拉,你就能早一日拥有自己的藩国。而且,若是战事进展顺利,至多两三个月就能打下孟加拉,明年年底也不会命将士征战,你可以回京过年。到那时,你立下战功,获得自己的藩国,以此向你娘报喜不好么?”允熥又道。
听到这话,文垚回想起自己的母亲从他十一二岁开始就在他耳边嘀咕‘将来打下一个大大的、不比中原小的藩国’的话语,顿时也觉得明年年底回京告诉母亲自己拥有藩国,确实会让母亲更加高兴,出言答应道:“是,父亲,儿子明白了。”
“你能明白就好。”允熥笑道。
“爹,那大嫂怎么办?”文圻问道:“是与大哥一起去南洋么?”
“你大嫂已经怀了身子,不宜出远门,如何能去南洋?”允熥说道:“她当然要留在京城待产,等生下孩子再将养一阵后再去孟加拉。”
“大嫂生孩子,也要等到明年八月了吧?再有几个月就过年了,不如再在京城国几个月,等到年后再与大哥一起前往孟加拉。”文圻又道。
“是你大哥大嫂去封地,又不是你,父亲怎么觉得你比你大哥更加关心?”允熥笑着说了一句,又道:“那大约就是等到后年过年后,你大哥大嫂再去孟加拉。”
“哦,”文圻答应一声,没有再问什么。
允熥见三子不再说话,转过头面对文垚。“文垚,你此次前往外藩,有些事情定要好生注意。”
允熥开始教导自己的长子。“首先,就是所部将士。父亲招募愿意前往印度的将士,共得三万余人,又填充了些犯人共四万余,分给你一万,组建左右护卫。将来到了孟加拉,再招募当地人组建中护卫。”
“这一万余将士就是你最要紧的班底,你一定要掌控他们。至于如何掌控,无非是恩威并施。你到了苏藩或蒲藩,一定不能只窝在城中繁华之地,至少每日都要去军营中看一看,巡视一番,同将领交谈,鼓励军心士气。若是有将士立下功劳,一定要按照规矩赏赐。父亲不鼓励你厚赏,不过若是你愿意厚赏也可。而且,父亲觉得,你最好能够住在军营里。这是示恩。”
“至于威,则是有过必罚,绝对不能容忍。当然,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形进行分辨,不可一概而论。高煦已经做了十多年苏王,也极其擅长带兵,这方面你可以多多向他请教。”
“儿子一定多多向苏王叔请教如何带兵。”文垚答应道。
“你要向他请教的可不仅仅是带兵。”允熥又道:“他镇守苏藩多年,藩内甚少听闻有百姓造反,而且去过苏藩之大臣、藩王都说苏藩蒸蒸日上,你也要多向他请教如何治理藩国,尤其是如何对待当地的土着百姓。这一点父亲没什么经验,难以教导于你,你只能向分封在外的藩王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