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册除开封面外,由三十六页金纸装订在一起。
整本金册,作为一个整体,散发着玄妙道韵,捧在手中,只有一种浩瀚广博,无边无涯之感。
摊开来,每一页金纸,也各有一种独立完整的道韵。
“这便是答应道友的原典。”
无论之前那一千二百多册纸质书籍,还是这一册金册,都是赵尘以磨盘造化而出。
当然,书中内容都是赵尘用磨盘从宗内抄下来的。
那些纸质书籍,于赵尘而言,自然十分简单,一念便可造就上千册。宗中那对于神通与道的承载,都是立用整个经楼宫殿为依托,份散在那一千多册书籍上的。
赵尘在磨盘中翻阅之时,自然十分简单,可要转赠别人,这一千多册书籍却是承载不下来了。
寻找材质,拓印道韵,自然不是一瞬间可以完成的。不过到今天已经好几天过去了,自然早已完成。
手捧金册,目光还未垂落,便有丝丝感悟从心底泛起,稍微翻了两页,便有无数灵光自脑海中闪现。
这一册原典,着实超出了常源的所料。原本以为只是一份对道的感悟的阐述,谁知道根本就是对道的承载。
再加上那一千多册自上面解构出来的对道的阐述和应用。成丹三转之路,直接铺在了脚下。
见常源那迫不及待的表情,赵尘对其微微点了点头,随即转身离开。
远离之后,赵尘不禁摇了摇头:“太粗糙了。”
赵尘说的粗糙,不是说内容,而是指书籍本身。那金册,若是落在寻常二阶真人手中,足以让其看的神思枯竭,化作妖鬼。
正真正统的典籍,应该是那种仙圣可读,凡人亦可读,各有感悟才对。如金册这般鲜明活跃的道韵,已经是道逐人而非人逐道了。
当然,于常源而言,这点影响,也只要成仙之后才会显现。
“万泉死战不退,被我斩落肉身,锁其三百年因果,以做惩戒。”
“牧山知难而退,罚没六十年苦修山印,以示威仪。”
“常源平局收手,立誓中立,赐一份机缘。”
如此下来,应该能安分一段时间了吧。心中一番估量之后,赵尘放出飞舟,继续之前未尽之事,朝目标地点赶去。
飞舟之中,赵尘翻手取出自牧山处得到的六枚根本山印符文,先将其反复洗炼。抹去可能存在的隐患后手,精纯气机,壮大本源。
之后又将这六枚山印符文一点点炼入量山尺中。
赵尘这些随身法器,炼成也没有多少年,虽然手法高超,材质上等,可终究缺乏时间的积累。
修天仙法门的牧山,其花六十年时间凝聚的山印符文,自然不凡。
量山尺得了这一份补充,立时沉重了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