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亲爹是特务机构的组织,最后被捧成了伟大的反腐机构,大英帝国不愧是世界级的搅屎棍。
说回ICAC,从1974年成立到1997年香港回归,整整二十三年间,这群反腐斗士竟然连一个政务官都不敢碰。所谓政务官是指香港政府中那些局长、署长、司长等真正的高层。
就连被当做ICAC打击皇家警察内部蛀虫的典型案件——葛柏案,涉及到职务最高的贪官,就是葛柏自己。
如果你细品这个案子,其实可以从中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比如葛柏涉案时职衔是总警司,这个警衔刚好是中层职务的顶点,再往上就是皇家警队的领导层了。
贪腐查到警队的中层为止,还可以对外宣传说,大英帝国的公务员们都是好人,只是有一两只小虾米腐烂发臭了。
但要是再继续往下挖,万一把助理处长、高级助理处长、副处长甚至处长给拖一两个下水,那性质就变成了从根子里都烂了的塌方式腐败。
要真出现这种情况,甚至会危及英国继续在香港维持统治的法理性。毕竟英国人现在一大重要借口,就是夸自己过往这些年把香港治理的很好。要是被你中国收回去了,香港五六百万市民很可能又要过苦日子了。
但如果大家突然发现,那些在香港一言九鼎的英国人其实都是一群从香港吸血的污犯,那大英帝国还怎么在香港维持自己的声誉。
所以在港英政府时期的漫漫二十三年里,ICAC的主要工作是拍蚊子,偶尔抓一两只白皮虾,打虎的权限是根本没有的。
反倒是香港回归之后,ICAC马上就开始抖起来了,不但对原先不敢动手的政务官们毫不客气,连最高长官同样在他们的射程范围之内。
但如果你对ICAC1997年之后的某些重要案件进行回顾,就会发现ICAC许多时候,好像专门是去拆政府的台,打最高长官的脸。
有人说,ICAC专门查别人的腐败问题,那么如果他们自己内部腐败了,又该由谁来管?答案不是政府,而是几个负责监督的外部委员会。这些委员会的委员,会挑选全港各行各业的精英市民来担任。
当然,这些精英代表的挑选,也不是随便凑齐人头就行了,必须进行严格的筛选。比如末代港督彭定康的秘书,能为港督提供服务的人肯定是大好人。就算港督离开香港了,他曾经的秘书还可以继续他未竟的事业。
所以你品出味道来了吗!
香港皇家警察政治部,表面上在香港回归前好几年就提前解散了,所有档案全部销毁。
但明眼人谁不知道,解散是永远不可能解散的,转隶估计很有可能,从军情五处转到军情六处,去和詹姆斯·邦德做战友。
所以说大英帝国的“搅屎专家”头衔,绝不是浪得虚名的,人家早就布置好了大量预设战场。这也是后世香港各种魔幻事件层出不穷,让国人感到很憋气的真正原因所在。
人家几十年前就开始做的局,哪有那么容易就给你轻易破解了!
再次言归正传,周阳早就计划好了自己这些巨额花红的去路,那就是用来收购其昌保险的股权。在几个月前港股跌得最惨烈的时候,其昌保险的市值一度只剩1.4亿港币。
而花旗银行此时恰巧对外宣布,将要出售佳宁置业持有的46%的其昌保险股份,底价为5000万港币,差不多是市价的八折。
毕竟大批量转让和二级市场上零散交易,定价上还是有区别的。如果标的公司的发展前景好,买方进行溢价收购是很正常的事。
而如果标的公司表现不好,那么想要大规模出让股权,就只有在市价的基础上打折才行,否则买家直接在二级市场上慢慢收购就行了。
经过最终的保密竞价,出资最高的美林银行以6200万港币的价格,买下了佳宁置业持有的那46%的股权。
结合美林之前在市场上悄悄收购的4.9%的股份,它对其昌保险的控股比例达到了50.9%,需要对其他股东进行全面要约收购。
但接下来的全面要约收购并未成功,毕竟对其昌保险的小股东们来说,控股方是美林银行,和是佳宁置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情况。
美林银行既然愿意接盘其昌保险,这说明其昌保险这只股票肯定还有潜力。不过美林银行的动作更快,既然没法把其昌保险私有化,那就反过来大规模增发新股,从其他小股东那里抽水。
所以美林银行靠着自己的绝对控股权,直接让其昌保险召开股东大会,强行通过了1比1的新股增发计划。
在港股处于低迷的时期,美林银行这种大规模从市场抽走流动性的做法,自然不是好消息。这使得其昌保险刚有起色的股价,再次应声下跌。
并不是所有小股民都愿意花钱跟注,所以美林银行对其昌保险的持股份额进一步推高,最终达到了72%。与此同时,其昌保险的市值在完成增发后,也已经膨胀到了3亿港币。
这一切都是在1981年结束前完成的,而等到元旦过后,周阳头上又多了一个新职务,那就是美林亚太旗下的控股子公司——其昌保险的董事会主席兼CEO。
为了表彰周阳帮助美林银行成功收购其昌保险,大股东美林银行决定从自己旗下,划出24%的股份作为奖励。
这次奖励不影响小股东们的利益,自然不会有人反对。与此同时,美林亚太持有的剩余48%的其昌保险股权,也交割给美林香港资管部旗下的资管一期和资管二期进行持有。
至此,其昌保险由周阳完全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