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喀秋莎火箭炮车,得到了太原兵工厂仿制的一批*。有了补给之后,喀秋莎火箭炮又能再次大显神威,用密集的金属暴雨,轰平日军外围工事。
一辆辆喀秋莎火箭炮车行驶到发『射』阵位上,随着电动机“嗞嗞嗞”的转动声,火箭炮车的架子放下,顶在地上。双排十六根火箭导轨缓缓升起,对准了前方。导轨上的*,发出幽蓝的亮光。
随着一声“发『射』”的命令,火箭炮车上的『操』作手按下按钮。
喀秋莎火箭炮车顿时发出刺耳的尖啸声,一枚枚*吐出火舌,奋力挣脱了导轨的束缚,冲入高空,向远处的日军阵地呼啸而去。
一共二十四辆火箭炮车,一次『性』发『射』出384枚*。
铺天盖地的火箭炮炮弹,拖着刺耳的尖啸声,掠过天际,拉出低矮的弹道,犹如一条条腾空的火龙,向日军阵地上猛扑而去。不一会儿,这些*纷纷落在地面,整个山头,顿时被一片火海笼罩,到处都炸起了猩红『色』橘黄『色』的火球。
无数火光喷涌而起,几十万片的碎片,在空中飞舞。肆虐的弹片伴随着气浪横飞,*中没有燃烧完的燃料,被炸得四处喷溅,到处都是燃烧的一条条火龙。
“好!打得漂亮!准备装填*,再次攻击!”喀秋莎火箭炮团长下了命令。
就在中国军队拼命的炮击锦州的时候,日本关东军航空兵,不惜一切代价派遣了一批战斗机掩护他们的轰炸机前来,试图对攻击锦州的中国军队进行轰炸。
但早有准备的中国军队,发现了来袭的日军机群之后,己方大批的战斗机立即迎了上前,同日军的战斗机展开激烈的空战。肖柏的航空兵,这时候已经能够离开美军独立作战,那些飞行员,已经具备有一定的空战能力。
驾驶着p-51战斗机的飞行员,迎了上去,同日军的零式战斗机展开激烈的空中搏杀。而那些驾驶着p-40战斗机的飞行员,则是前往拦截日军轰炸机。
尽管中国飞行员的空战技术不怎么样,但这个时代的日本飞行员,空战技术也不怎么样。因为优秀的日军飞行员,大部分都在太平洋战争中损耗了,现在剩下的日军飞行员,可以说是一代不如一代。双方飞行员水平大致相当,而在飞机的『性』能上,p-51战斗机可以说是完胜日军的零式战斗机。
而关东军的航空兵,尚未完成换装,只有零式战斗机,而没有更先进的疾风战斗机。
面对着中国航空兵使用的p-51战斗机,日军的零式战斗机纷纷被打得空中开花,变成一团团火球坠向大地。
自然,在空战中,也有中国的战斗机被击落,但数量并不多。
蓝天上,到处都是横飞的弹道,机枪和机关炮的咆哮声,飞机的嘶鸣声。双方战斗机你追我赶,相互追逐撕咬,不断向对手『射』出一条条火舌。不断有飞机中弹,打着旋栽向地面,或者是被打得凌空爆炸。
空中,绽开了一朵朵白『色』的伞花。那是双方跳伞的飞行员。
驾驶着p-40战斗机的中国飞行员,冲向日军的机群,拦截住日军的轰炸机群,阻拦日军对我军进行轰炸。
一架又一架p-40战斗机灵活的翻滚,在敌机群中来回穿梭,不断『射』出一条条弹痕。在呼啸横飞的航空机枪子弹之中,还夹杂着一两枚*,扑向对方的战斗机。
空对空*,是用来攻击轰炸机的最好武器。那个年代,除了德国空军已经研制出了空对空*之外,其他国家的空军都尚未研制成功*。因此,对付那些皮糙肉厚的轰炸机,使用*攻击无疑是最好的武器。
一枚7.5公斤重的*,只要命中,就能把一架庞大的轰炸机击落在地面。虽然说*的飞行速度没有炮弹快,『射』速也不如机关炮,用来对付战斗机有些力不从心,但用来对付庞大笨重的轰炸机,却是最好的选择。
来袭的日军轰炸机,不时被*击中。
“嗖”一条火龙击中了一架庞大的一式陆军轰炸机。
这枚*弹头三公斤的*发生剧烈爆炸,几乎没有任何装甲防护能力的一式轰炸机被炸开一个大洞。庞大的双发轰炸机,冒出滚滚浓烟,向地面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