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这个不能讲的。”赵博士说道。
众人只能瞎猜,但赵博士咬死不说,大家没办法。
很快,酒足饭饱,大家要离去,看到马常胜没有要付钱的意思,徐四宝只好去结账。
没过几天,初审结果出来了,徐四宝和马常胜两个人申请的科技成果奖都顺利晋级会评答辩。
今年也是学校里进入会评项目最多的一年,加上物理学院、环境学院等,总共有5个,农学院就有两项。
校党高官马翔也非常关心此事,亲自督促分管校领导重视,对每一个项目的会评PPT进行路演,然后找一些专家提出问题,仔细打磨。
徐四宝和马常胜作为负责人,会评答辩时要做报告,因此也认真准备起来。
学院院长赵海清为了展现关心此事,亲自带队,去省里参加答辩。两个团队里的所有人都去了。
一行20余人,浩浩荡荡。反正钱从学院出。
南小林虽是里面的成员,不用作报告,但也十分紧张。
按省里安排,农业组总共有15项进行科技成果奖评选,鲁阳学院就占2项。按赵海清预测,15项申报材料分3个小组进行,每组5项进行PK,如果徐四宝和马常胜被分到一个组,5选2的概率,获奖一项的机会是非常大的。
所以,赵海清非常开心,到省里的第一天晚上,就喊大家一起出来吃饭,并嘱咐汇报的两位老师,不要有太大的压力。
李猛算是打酱油的,他知道,徐四宝的申报材料也是东拼西凑,把没有关系的东西,硬是拉到一起,攒出了一个很大的题目。并在申报内容的成果的影响力和质量都不高,获奖的可能性不大。
他倒觉得马常胜的希望更大一些,做的是应用,又有推广面积。
第二天早上,团队代表去抽签,正如赵海清所预料的,徐四宝和马常胜邪门地分到了一组。
这时候他又担心起来,如果两个项目申报材料都很优秀,但一个学校不可能晋级两项,这样专家可能会考虑给其他学校一项,因此,就很吃亏。
分完组以后,又抽签,决定答辩顺序,马常胜是第一个,徐四宝是第四个。
马常胜抽完签心情就不好,第一个答辩,不好拿高分。
不过,还是进行了汇报,一个组只让进四个人,其他人都在另一个房间,通过电视看里面的答辩情况。
赵海清找了个中间的位置观看。徐四宝和3个成员则在另一个房间等待答辩。
“请第一组开始答辩。”一个专家说道。
马常胜看到,有7个打分专家,还有1个计时的工作人员,1个统分的人员。总体来讲,让人很紧张。
由于前面准备了很多次,马常胜汇报的时候声情并茂,专家们则一边看手里的纸质材料,一边时不时的抬头听马常胜讲。
看到有个专家一直对自己微笑,马常胜感到很兴奋,更认真的讲着,不一会儿,就讲完了。时间卡的刚刚好,作为答辩小组成员,南小林、赵博士、张博士也松了一口气。
接着进行答辩环节。
专家们开始提问。但提问环节并不轻松,专家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对成果的质疑和社会效益的否定。马常胜没有经历过这种场面,回答的时候有些答非所问。由于又回答的比较着急,不等南小林等人补充,马常胜经常抢着回答,20分钟的答辩环节很快结束。
出了答辩会议室,马常胜仍感觉良好,而另一个房间里观看的赵海清,心里觉得有些失落,第一组算是失败了,希望徐四宝能够表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