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贵妃退下之后,王大伴走了过来:“皇上,这是杨轩杨大人的密奏匣子。”
“哦?”皇上一挑眉:“这小子又有什么花样不成?”
看过杨轩的密折,皇上皱紧了眉头,好一会儿才长叹了一口气:“若是早知此法,历年天灾也不至于夺去那么多百姓的性命啊,满朝文武,竟无一人能比杨轩。”
王大伴面露惊讶,这杨轩的奏章上是写了什么,竟然让皇上对他作出如此评价。
皇上又拿起杨轩的奏折看了起来,毕竟奏折后面还附了一份计划书,好几页纸呢,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就是字有些丑,看得有些费神。
才看了一页,皇上就揉了揉眼睛:“这杨轩哪都好,就是这字实在是看得眼花,王大伴,你来念给朕听。”
王大伴赶紧上前接过来,一字一句地念了起来。
这计划书上面列出了详细数据,比如安置多少遗孤,便能获得多少相应的荣誉,那荣誉证书还分为金银铜三种等级,然后就是牌楼,石碑,以及请求皇上颁丹书铁券。
听到这里,皇上讶然失笑:“这杨轩可真敢想啊,丹书铁券是随便能给的吗?遍观整个大盛朝,才有多少丹书铁券,不过他说的请朕题字,倒是好主意,朕只需写几个字,便能安置数万战后遗孤,天底下就没有比这更加便宜的事了。”
王大伴笑着回应道:“皇上说的是,这杨轩惯会经营,这笔买卖实在是划算得很,不过老奴觉得……”
皇上见王大伴欲言又止,便挑了挑眉说道:“有话只管说,支支吾吾地干什么。”
王大伴拱手道:“皇上请恕老奴僭越,按照杨大人所说,做出重大突出贡献者,便可赐予丹书铁券,老奴觉得,也未尝不可,有此先例,将来不论是对于赈济灾民还是安置战后遗孤,都是一个良好的示范。”
“况且,这丹书铁券也并未有何特权之处,若是将来能因此而赈济万千灾民,能抵得过几十上百万两白银,便是大功德一件啊。”
皇上略微沉思一番,点了点头说道:“此话有理,若能因此而赈济灾民,才是稳固江山的不二法门,那就照准了吧。”
“皇上胸怀天下,心系黎民,实乃圣明天子。”
皇上笑骂道:“你也学会拍马屁了啊。”
“老奴这是肺腑之言。”
王大伴忽又说道:“皇上,这奏折背面还有字呢。”
“哦?”皇上刚要闭上的眼睛,又睁了开来。
写个奏折还要写在反面,杨轩省钱省到这个地步,会不会太抠门了点啊。
“念。”
杨轩这字本来就丑,写得还小,又是写在背面,字迹略有些模糊难辨。
王大伴费神费力的将这背面的奏章内容念了一遍,皇上又是一声长叹:“若朝廷百官都如杨轩般勤勉,何愁大盛不兴。”
杨轩这写在奏章后面的内容,其实是他临时想到的,说的就是给赵家挖坑的意见。
当初皇上可是交代杨轩到陕州府的另一个任务,就是削弱当地的豪门世家,这杨轩不光立了那么多的战功,就连这事也没忘了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