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轩一连串的帽子扣下来,何泰明显已经招架不住,干脆来了个遁术,朝皇上拱了拱手:“禀皇上,定北侯所言增设都指挥使司一事,事务繁多,牵涉六部,还请皇上定夺。”
这个球直接踢给了皇上,不得不说,这一招以退为进还是十分到位的。
理论上来说,皇上这也就是皇上一句话的事,但实际情况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
首先增设都指挥使司,户部、兵部、吏部、礼部,甚至是工部都有所涉及,要是各部都不同意,消极怠工的话,皇上的政令压根就执行不下去。
他们会以各种借口来拖延,导致皇上的圣旨成为一纸空文。
这也正是皇上平时不得不妥协的原因。
不征得大臣们的一致意见,政令就难以达成,甚至都出不了皇城。
面对如此情况,皇上也只能开口说道:“增设都指挥使司的确事务繁杂,不过定北侯的提议也是合情合理,此事明日小朝会的时候再议吧。”
眼见皇上都拿他们没辙,杨轩叹了口气:“臣遵旨。”
这事放到小朝会上商议,也是应有之意,有些事大朝会上不方便说,小朝会上还是可以拿出来讨论的,杨轩的目的不光是增设都指挥使司,还要把甘州卫划过来。
他始终记得张老道说的,乱世将现。
虽然张老道也说不清到底是什么样的乱世,但是只要手里有兵,那就一切都好说,否则的话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有资格参加小朝会的,都是五品以上的官员,说是小朝会,人数其实也不少,朝廷大事的真正决议,大多数都是在小朝会上决定的。
次日小朝会,杨轩再次提起增设都指挥使司的事,皇上直接让各部尚书发表意见。
兵部尚书何泰就一句话,增兵可以,两卫人马,增设都指挥使司没必要。
刑部尚书在这事上面没什么发言权,直接跳过。
吏部尚书薛宗恒表示,增设都指挥使司涉及到一些人事任命,不论最终如何决断,吏部必定全力配合。
他这话表面上意思是我中立,谁也不支持,但却暗中偏向杨轩,要是不增设都指挥使司的话,需要他配合个屁啊。
他这也等于是代表晋党向杨轩示好。
礼部尚书祝节是齐党的人,他跟薛宗恒的态度一样,保持中立,暗中示好。
户部尚书可是保皇党的人,不过他也没有表态,只是核算了一下,如果在阿日陶勒增设都指挥使司,需要多少军费。
这就等于是在支持杨轩了,连军费开支什么的都给你算好了。
户部是个什么部门,长官全国人口土地以及财政大权的部门,也就是掌握着国库呢,朝廷不论是有什么重大决策,基本上都少不了户部的支持,否则的话,一句没钱,就能把你打发了。
至于工部尚书齐嵩,算不上任何党派,只能说是墙头草一个,不过他可是跟杨轩有仇的,当初太上皇还在位的时候,他就跟杨轩对线过,而且杨轩还挖了他不少的墙脚。
并且导致军器制造这么大一块饼,都被杨轩给挖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