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样,看出来了什么?”
俄罗斯中年男子询问他的两位年轻手下道。或许在日常事务的处理上这两人不靠谱,不过他们在网球比赛的分析上还是具备足够水平的,不然总社也不会派遣他们出国。
“差不多有些感想了,只是还需要再看看后面的比赛。”
“哦?有感想就随意说说,无妨。”
中年男子看着兰逸飞面色如常地坐在椅子上喝水,一边心想着赛后要去找摄影记者要个怎样的配图,一边心不在焉地引导着后辈发散思维。
“嗯......或许这只是我的感觉吧,但是我觉得这位兰逸飞打球很有我们俄式网球的味道。”
此话一出,那中年男子也来不及发呆了,立刻提起了精神:“俄式网球?”
这种说法并不流行,但是在俄罗斯本土却有着一定的知名度,代表着一位球员的打法激进具备高上限、或者极其厚重而拥有下限的保证。
“但是我可没听闻最近有什么华国好苗子从俄罗斯那几个大型网球基地走出来啊?”
“所以说我才感到好奇嘛!说实话,刚来的时候看到6-0这种比分......我下意识地就觉得是厄尼奇太菜了,不过第二盘他的表现又否决了这种可能性。”
中年男子没说话,把目光投向了另一位队员。
“兰逸飞似乎在各个环节上都碾压、或者超过了这位捷克选手一圈。他的对手无法掀起太多波澜也是意料之中的。”
第二个年轻人简洁明了地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中年男子终于露出了些许微笑:“不错,你们两个提出的思路别具一番角度。我认为,其中有一点可以特别拿出来说说。”
“是什么?”
这中年男子也不卖关子:“你们对兰逸飞可能不太了解,但据我所知,他并不像多数从亚洲走出的高手一般,是从欧洲或者北美留学归来的。”
“恰恰相反,他从始至终就在华国成长并训练。如果这样——是不是他必然地接受了更多我们俄罗斯的网球氛围熏陶?”
“再不济,也得是受到了些许网球技术理论的影响?”
“如此一来,一篇不错的文章就出炉了。你们看,兰逸飞能够出成绩,是不是又可以侧面打击北美的那一套网球理论?这些都是读者爱看的。”
两位年轻人在一旁频频点头,表示自己受教了:好家伙,跟这位入行20多年的前辈比起来,他们在网球场上的眼力或许还能看看,这种工作上的事情果然还差得远呢!
......
第三盘,兰逸飞与厄尼奇的比赛出现了一点点波折:捷克人应该是终于明白自己跟对手抗底线毫无胜算了,因此开始频繁地上网。
180的身高,比兰逸飞还要矮了一点,厄尼奇的脚步移动确实没得说。
对手的这种选择让兰逸飞没再能把“军事化破发”延续下去。
2-1,捷克人顺利地保发了前两局;作为代价,兰逸飞自己的发球局更为轻松,love game。
再然后,3-2、4-3。
经过了几乎和第一盘一样的比赛时间后,兰逸飞逐渐发现了厄尼奇现在这种打法的可取之处。
这个捷克人别的不说,光是这种网前嗅觉其实堪称兰逸飞历史对手的前五了。
不像德约科维奇乃至于罗迪克,在红土场地上来到网前近乎于“自杀式上网”,厄尼奇在截击、放短、挑高、高压这些环节的选择上颇为灵活。
虽然这有兰逸飞一直在保持底线模式,给对手空间这么打球的因素在内,但是果然,大满贯正赛的选手没有绝对的弱者。
有可取之处归有可取之处,厄尼奇作为率先变阵的一方都出招这么久了,兰逸飞不给点表示也有些说不过。
于是观众们总算是看到了兰逸飞那种“灵活”的第二层。
不同于底线的平击、上旋,他在反截击、救球上面居然也可以隐隐压过厄尼奇的招式一筹!
这其实更让包括三个俄罗斯网球记者在内的专业人员吃惊。
没错,他们承认,你兰逸飞牺牲了185以上的身高优势,换来了稳定与灵活的移动,这是应当的;
可是再怎么说你也只有近20岁吧?这些全方位的技战术能力、明显经验丰富老将才能做出来的临场抉择,能否解释一下?
难道你的一小时可以当成其他球员的两小时来用吗?
此时此刻,就连兰逸飞自己的教练组都有些震惊:“怎么总感觉兰逸飞在来到巴黎之后的整体球技又涨了一圈儿?”
这是皮尔曼在捏着下巴沉吟,在他身侧的皮克则更加直接,他可是红土赛季一半才入队的,不会管那么多:
“喔!在我入队前后学习的战报、资料里,兰逸飞好像在小比赛里都没有打出过这种比分吧?尤其是送蛋!”
皮尔曼略显艰难地承认道:“的确......小比赛打得反而没有大满贯轻松......”
“但是!挑战会从后一轮正式开始的!”
......
不管众人有何反应,兰逸飞现在的感觉很棒。
因此他也没再有半点留手。在他的印象里,上一次对手球风被他全面压制,从而让他可以大打顺风球,好像还要追溯到......上一轮。
好吧不开玩笑了,厄尼奇的精神仍然让人钦佩,即使在落入下风的第三盘后半段里,仍然把比赛拖入了抢七。
只不过,这位捷克人眼中机会也就到此为止了。抢七局里兰逸飞再次罕见地连得七分,送了个迷你蛋给对手,同时成功晋级第三轮。
终场比分,6-0,6-3,7-6(0)。
倒是别具一种递增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