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由东方移开,重新投向了一河之隔的河内。
河内兵力虽少,但距离洛阳太近,当他跟关东诸侯鏖战时,若李轨突袭其后路那便是致命的打击。
所以他必须立即消除这个隐患。
挂帅出征的是大将李傕,谋主为虎贲中郎将李肃,出兵三万,兵马虽不及华雄,却是凉州铁骑中的精锐——飞熊军。
李傕乃凉州大将,久经战阵,经验老道;李儒是他的女婿,足智多谋,极擅用兵,这个组合若还是收拾不了李轨的话,那只能说自己气数已尽,剩下的就是麻溜的跑到关中去,闭关自守,做一镇诸侯。
李傕在孟津河段调集了大量战船,做出渡河的架势,李轨没有理会,孟津的地理,由北向南攻容,易,由南向北攻,难,李傕若是从孟津渡河,双方势必有一场大战,李轨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李傕擅于用兵,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所以李轨判断他这是虚晃一招,他的真正意图应该在河阳津方向。
果然,在加强了军事侦察后,李傕的尾巴露了出来:河阳津的对岸屯集了大量兵马!
辽东军跟凉州铁骑尚有一战之力,但跟精锐的飞熊军作战就十分吃力了,而且李轨兵力也不如李傕多,分兵是很不明智的。
李轨孤注一掷,把宝押在了河阳津。
这一次他失算了,李傕兵分两路,两路虚实不定,究竟是从孟津渡河还是从河阳津,一切见机行事,窥知李轨把宝押在河阳津,李傕就在孟津发动了进攻。
一万飞熊军横渡黄河,把守军精心构筑的防线撕得粉碎,渡河之后兵锋直指河内城。
驻守河内的是大将管亥,守军约两千。
李轨临行时曾交代管亥,一旦李傕兵临城下,不可恋战,急速率部向他靠拢。
但管亥见飞熊军远道而来,认为可以捡个便宜再走,比如来个迎头痛击,给他一个下马威,然后飘然离去,绝不带走一片树叶。
这个想法本身没有什么毛病,只可惜他遇到的是飞熊军,凉州铁骑中的精锐。
迎头痛击变成了抱头鼠窜,两千军马还不够人塞牙缝的,接战只一盏茶的功夫辽东军就溃不成军,管亥单骑脱身,险些被飞熊军生擒。
李轨得知河内失陷,大惊,急忙下令向太行山退却。
他这边一动,河对岸的飞熊军便渡河尾追而来。
负责断后的太史慈率部在四松山列阵,迎战李傕麾下大将李蒙、王方。
李蒙、王方皆是无名之辈,本以为是两枚软柿子可以随便捏一捏,哪晓得捏在手里一点也不软,硬邦邦的像块石头。
更令太史慈头疼的是飞熊军绝对是一支虎狼之师,他虽占据主场优势,又是以逸待劳,却仍然有些吃不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