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轨没有回应,贾诩的话有些绕,他一时没能弄明白。
贾诩淡淡一笑,索性敞开了说:“若无董承,将军如何知道谁忠谁奸?”
李轨愕了一下,忽然明白过来。
一时哈哈大笑,深为贾诩的深谋远虑所折服。
不错,自己把皇帝接到太原监护了起来,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占据了优势,但同时也被天下人所关注,处在强光聚焦之下,要堵住悠悠众人之口,就得表现出公平正派的一面,董承就是一张很好的牌,他是护卫皇帝逃出李傕、郭汜魔掌的功臣。若以后女儿再做了皇帝的贵人,他成了国丈,嗯,你说这样的人都得到重用,谁还敢说我李轨不是忠臣?
皇帝虽然手中无权,成了傀儡,但心里肯定不服,满朝大臣肯定也有几个不服气的,弄不好他们就会弄个衣带诏出来向自己发难。
这些人隐匿在暗处,你不知道他们是谁,想干什么,怎么干?
与其费尽心力去调查,倒不如让他们曝光出来。董承的价值就在这,他是皇帝与外界联系的唯一的桥梁,盯住董承,你就能窥知他们的兵马、阴谋和路数,这比一个个去抠去找可方便多了。
李轨顿时惊出一身热汗,忙道:“先生深谋远虑,李轨钦佩之至。”
这话是发自肺腑,贾诩果然是顶级谋士,出手就是非同凡响。
按照李轨原先的想法,把皇帝带到太原去,以太原为中心制约天下。
但贾诩却劝他到关中去,太原山河稳固,却因地理太偏,只能割据一方,若想制霸天下那就只能去长安或洛阳。
关东诸侯势力正盛,去洛阳难免会陷入三面受敌的窘境,不如先取关中为根基,待关中稳固后再取洛阳,攻灭关东诸侯,一统天下,中兴汉室江山。
李轨愉快地接受了贾诩的谋划。
先将皇帝带到太原,改大恩寺为行宫,待取关中后再议行迁。
这么做的好处之一就是暂时可以不必大费周章的给皇帝建宫殿了,反正早晚还要回长安,就先不要劳民伤财了吧。
在李轨追击曹仁的时候,管亥率部重新夺取了潼关。
此时,李傕和郭汜已经打的精疲力竭,都有停战的意思,只是没有中间力量撮合,一时还是停不下手。
听闻潼关失陷,李轨把皇帝劫持去了太原,二人罢兵停战,他们预判李轨下一步就要兴兵夺取关中。若不联合起来,只能被李轨各个击破,谁也没好果子吃。
这一变化还是出乎李轨的意料之外的,这也逼迫他不得不提前发动关中之战。
因此行动仓促,准备不足,这是一次失败的远征。
鏖兵一个月,秋风渐凉的时候,李轨下令撤军。不仅所占郡县全部放弃,连潼关也丢给了郭汜。
这看似仓促的决定却给李傕、郭汜埋下了再度火并的火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