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皓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先帝与李轨争的是天下,并无私仇,而今天下已归李轨,他如何还能记恨陛下。陛下但宽心便是。”
刘禅犹豫道:“只恐丞相不允。”
黄皓道:“陛下是君,他是臣,自古哪有君王受制于臣子的?可令其出城与张合决战,如若不胜,当治他的罪。”
刘禅以为有理,隔日大朝会上借故发飙呵斥了诸葛亮的学生马谡,然后督促诸葛亮亲自领兵出战。
众皆大惊失色,认为刘禅此举十分不妥,这个时候触怒诸葛亮引发宫府失和,于大局有何助益?
不料诸葛亮却大度地说道:“家国危难,臣身为宰臣自当效死。”
次日引亲军两万人出城扎营,黄皓矫诏,要守军关闭城门不放诸葛亮回城,又派人包围丞相府,假借保护之名,将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儿子诸葛瞻等人尽数软禁起来扣为人质。
闻听诸葛亮亲自出马,张合部将皆心惊不已,在过去的历次争斗中,但凡有诸葛亮参与其中的大卫无一例外的都败了。
所以众人皆劝张合小心。
张合笑道:“蜀人大势已去,岂是诸葛亮一人能挽回的?大军临城,大将不出,却让丞相出战,足见其心已烂,诸葛恐晚节不保了。”
果然,首战诸葛亮前锋马谡大败,蜀军被迫退守绵竹。
张合遣使致书诸葛亮劝降说:“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
诸葛亮将书扯的粉碎,重责使者送还。
张合见到灰头土脸的使者非但不忧,反而哈哈大笑,众人不解其故,张合道;“孔明没有杀他,岂不是心中已有降意?”
次日再战,张合主力尽出,大破蜀军,斩杀蜀军大将杨仪、黄崇等人,卫军进占绵竹,诸葛亮退守成都郊外。
众人道:“既然要招降诸葛亮,为何又杀他大将?”
张合笑道:“不杀他大将,如何逼他投降?”
这个时候蜀军主力尽在剑阁,而成都兵少。素来无敌的丞相诸葛亮又连吃败仗,蜀国君臣皆不知所措。
御前会议上有人建议逃去南中地区暂避卫军锋芒,也有人建议东投孙吴,但大多数的人还是建议投降大卫。
刘禅已有降意,担心诸葛亮不同意,便假意拒绝。
宦官黄皓进言道:“丞相当年在荆州屡次挫败李轨,杀伤人命重多,仇怨极深,他必不肯降卫,陛下若要成事需找个借口将他支走。”
刘禅以为有理,遂找了个借口遣诸葛亮去南中地方组织兵力。
诸葛亮没有推辞,自出军营直接投南去了,那些不愿意投降的文官武将纷纷追随。
马谡问诸葛亮:“陛下已有降意,丞相走后,势必被黄皓等人蛊惑献城,大汉中兴从此无望,丞相为何不留下劝谏?”
诸葛亮道:“幼常,大汉还能中兴吗?”
一句话问的马谡哑口无言。
诸葛亮叹了口气:“大势已去,谁能回天?为陛下安稳计,唯有投卫。然我若不走,宫府必有一争,消耗的都是在家的精华。我今存军以为周旋,李轨必不敢亏待我陛下,也不枉君臣一场。”
马谡默默点头,却不解诸葛亮即有心要走,为何不带走家眷。
诸葛亮却是苦笑不语。
十一月,刘禅接受蒋琬意见,开城降卫,卫军占领成都,同时刘禅遣使令诸葛亮、姜维等投降。诸葛亮避不回应,全速向南开进,在孟获的接应下顺利到达益州郡(云南昆明)。
坚守剑阁的姜维、魏延,先闻诸葛亮兵败成都城外,但未知刘禅确切消息,恐腹背受敌,遂引军东入巴中。
张辽率卫军进驻涪城,另派胡烈、田续、庞会等追赶姜维、魏延。
姜维再退到郪县,获知诸葛亮逃去益州郡,刘禅已经献了成都城,蜀国已经灭亡了。
姜维想去益州投诸葛亮,但魏延不同意,蜀军内部剑拔弩张,内讧一触即发。姜维无奈,只得率廖化、张翼、董厥等人投降了张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