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到周岁时,便会请来亲朋好友,大伙围成个圈子,把孩子放在圈子的一头儿,在另一头放一些物品,来寓意着孩子长大后的成就,这一习俗在农村尤为重要。
据祖父讲过徐远山抓周时的经过,那可是着实的震惊乡里了一把,当时父亲抱着徐远山,走到乡亲围着的圈子内,把徐远山放到了地上。
圈的另一头摆着,“捕兽夹子、黄皮子毛、银元等十余种东西,竟然还有从村子里老秀才借出来的宝贝经书,最夸张的祖父把自己参军时,抗击外国人缴获的一枚外国军章摆了出来。
祖父平时可一直拿它当传家宝一般,旁人是看也不让看一眼的,母亲在另一头冲徐远山招手,示意着徐远山爬过去,徐远山在地上笨拙的爬着,傻头傻脑的笑坏了围观的乡邻。
“看,这小子有读书做大官的命。”隔壁洪大爷看见徐远山抓起老秀才的经书后说道,围观乡邻亲戚纷纷笑了,在徐远山他们那个小村子,有个读书的儒生可是了不得的事。
拿起经书后,徐远山试着咬了咬,不但没尝出甜味,反被笔墨的味道熏到,便抛远了经书,转头抓着银元笑了起来。
“做不成大官读书人,当名富家翁平平安安一辈子也好。”爷爷抚须而笑道。
可能是银元抓着凉凉的冰手,徐远山抛下银元又向前爬去。
短短十余步路程,徐远山先后抓起过捕兽夹、狼皮、祖父俘获的军功章等十余种物品又全都放了下了。
人群由开始的窃窃私语转而好奇,不明白徐远山到底想要什么。
眼看徐远山就爬到了尽头,却什么都没有抓起来,以前小孩抓周从未出现过这种状况,祖父等人捉急不已。
在徐远山将要爬到母亲身旁时,“哐当”一声吸引了徐远山,隔壁洪大爷怀抱着三岁的小孙子,那小孙子耍着那把桃木剑不知为何掉到地上。
孩子小时候都会求一些辟邪物品长带在身边,毕竟身靠大山,以防止邪物作祟,侵害小孩子。
那桃木剑正是去山下集市求得,桃木辟邪,上面又用朱砂画着道符,可是一等一的祛邪之物。
徐远山看了看掉在身旁三尺处的桃木剑,那赤红如血,密密麻麻的道符深深吸住了徐远山的目光。
徐远山笨拙又快速的向它爬去,牢牢的抓起,呵呵的笑个不停,如同找到宝贝一般,那喜爱不已的样子,印在在场每一人的眼里。
围观的人群一下子嘈杂起来,祖父脸色由红转青,不知道说些什么,母亲蹲下身子抱起了徐远山,看着徐远山牢牢抓着桃木剑,眼色复杂不已。
徐远山他们这个地方因多山精鬼怪避不得要和神婆、道士之类的打交道,这些道士之类的人地位颇高,往往会收取不菲的钱,来帮徐远山他们解决怪事。
但没有普通人会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从事这个行业,毕竟,终日打雁难免被啄瞎了眼,常年和山精鬼怪,妖邪之物打交道,会牵扯到自己的阳寿。
一个不小心遇到对付不了的厉害角色,难免引火上身,所以收鬼捉妖,祛邪除怪之人,大多难得善终,常发生暴毙而亡之事。
出了事有时候还会殃及后代子孙的气运,俗话说人心难测,却不知鬼怪更是难以捉摸呀!毕竟和人打交道比那些东西可是容易多了。
徐远山家三代单传,视传承祖宗香火大过一切的祖父,自然不希望徐远山长大后从事此业,劈手夺过徐远山手中的桃木剑,便抱着徐远山往屋内走去。
父亲在院子内赶忙说着小孩子不懂事,这次拿到桃木剑纯属碰巧,做不得数之类的话。
母亲一语不发的望着地发呆,眼神复杂不已,抓周这件事情发生后,祖父整日愁眉不展,嘱咐母亲寸步不离的看着徐远山,生怕徐远山出了什么事端。
父亲和母亲的屋子里夜晚也常传出争吵声,似乎在心中都对徐远山有些异样感觉吧,但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现徐远山并无异常举动,反而生性文静,老实巴交的,全家也渐渐放松了对年幼的徐远山那丝苦恼的戒心。
从这次后,徐远山便没有再抓过周,家里对这事也是三缄其口,村子中却渐传出风言风语,同大小的孩子们,也对徐远山若有若无的疏远着,这一切让徐远山童年过的更加孤僻、沉默。
邻居家姓洪的小子却一直和徐远山亲近,他和徐远山同年生,却大徐远山半年有余,他一直以徐远山哥哥自居,经常在徐远山受小伙伴欺负时,为徐远山出头,没少挨打,可以说他就是徐远山童年最好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