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君脑海回想起平原君将国书交给他时的模样,想通了一切,再次请罪道:“臣,没能完成使命,请王上责罚。”
“寡人处罚你,也不能与赵国缔结联盟。”韩王然平稳气息,叹道,“罢了!寡人也没寄望赵国会出兵助我击秦。”
大司寇道:“韩、赵两国一向友好。我国有难,赵国怎会置之不理。”
“友好?你们别忘了。赵、魏联合欺我之事。”韩王然想起华阳之事,双眸露出凶狠之色,“三晋团结,共同对外,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诸侯之间,不过是相互利用罢了。”
韩相道:“秦国伐赵,我国也没出兵相助。今,秦国伐我,赵国不出兵相助,我们也能理解。”
大司寇叹道:“我们与赵国向来友好,先祖恩源颇深。为何,两国会走到这个地步?”
是啊!这个问题,也困扰着很多人。要想当年,诸侯国流传着一句话…韩赵同气连枝,共荣共存。韩、赵之间虽有菱角,却也是相处和睦。赵武灵王之时,还迎娶韩宣王之女为后。然,时至今日,韩、赵两国之间的关系怎么变成如今的模样。
“没有赵国助我。寡人一样能够倚靠本国的力量,守卫国土。”韩王然没有赵国相助,也不退缩,反而斗志更加旺盛,“传令下去,增兵五万,驰援韩陉、城汾。我们要将秦国赶出韩国境内。”
韩相见韩王征伐之事,太过武断,忙道:“王上,我们…”
韩王然截断道:“韩国的疆土,寸土不让。”
韩王然独断朝纲,颁布强硬的诏令,便宣布散朝。韩相、大司马、安阳君并肩走出殿外,看着韩国的天,将要变色。
大司马问道:“韩相,王上听不进去,我们之言。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安阳君也道:“多怪我办事不利。否则,王上也不会意气用事。”
“安阳君,不要自责。赵国不助我击秦,这也在预料之中。”韩相长叹一口气,又道:“保家卫国,还得靠自身才行。”
安阳君道:“韩相之言甚是。诸侯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唯有自己。可,秦强我弱,我们如何应对。”
大司马也道:“韩相,王上增兵五万,也救不了韩陉、城汾。王上之举,还会打乱我们的布局。王上,这是怎么了。”
“王上,成名太早,心气太高。他太想证明自己是一位合格的君主。”韩相想起韩王然为王这几年做的事情,又道:“王上登得太高,总有一日,会跌得最惨。”
安阳君道:“我们不如进宫,规劝王上。”
“没用的。”韩相往天边看了一眼,续道:“王上性子执拗,想要做的事情,是不会更改。我们去规劝他,反而还会惹怒他。”
大司马道:“那该怎么办。”
“也许是我们过于悲观。”韩相正色道:“我们集中全国的力量,与秦国开战。”
……
话说范雎见十万大军,攻伐韩国,如入无人之境。秦国连战连胜,却被韩陉、城汾两座城池阻挡,不能前进一步。范雎也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秦国十万大军,被韩陉、城汾所阻,秦王稷竟然不生气。范雎也琢磨不透秦王的性子,想问却又不敢问。
秦王稷看穿了范雎的心意,笑着道:“秦相,想说什么就说。”
范雎顺势问道:“臣得知我军被韩陉、城汾所阻。这两座城池是不能阻挡我军的攻势。臣想不明白,王上为何对这两座城池,围而不攻。”
秦王稷语调缓慢道:“寡人攻伐韩国,除了韩国好欺负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试探三晋的关系。寡人加大对韩国的攻势,魏、赵两国又会如何?寡人也不得不考虑周全。”
范雎道:“王上对韩陉、城汾这两座城池围而不攻,是为了试探三晋之间的关系?”
“不错。”秦王稷语调稳重道:“韩国不是我国的对手。魏国,寡人也不放在眼中。能够与我国一战者,唯有赵国。我们攻伐韩国,韩王自知打不赢我国,便会向魏、赵两国求助。”
范雎道:“魏国惧我,岂敢助韩。”
“魏国,寡人拿捏得住。赵国,寡人一点都拿捏不住。”
范雎见秦王稷太过谨慎,笑道:“赵太后甍逝,赵王年幼。我们攻伐韩国,赵王忙于国政,哪有时间干涉韩国内政。”
“赵王年轻,寡人才拿捏不住啊!若是赵惠文王,我们攻韩,他定不会助韩。可,现在的赵王,寡人对他一点都不了解。”
范雎想了想,也觉得赵王丹不好拿捏。且不说,赵王丹是否是一位合格的君王。然,赵惠文王、赵威后给他留下了丰厚的家底。如今的赵国,不仅有蔺相如、马服君、廉颇等人,还有平原君、都长君、虞卿等人。
范雎问道:“若赵国助韩,我国就不攻伐韩国?”
“韩王不配成为寡人的对手。寡人不攻破韩陉、城汾,除了试探三晋的关系,还有一点,那就是上演一出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范雎瞬间领悟,笑道:“王上围困韩陉、城汾,韩王忍不出就会出兵增援。我们分兵,不仅可以截杀增援的韩军,还能打破韩军的布局。韩国守卫薄弱,我们出奇兵,就能让韩国满盘皆输。”
“韩王虽有其先祖的风骨。可惜啊!其治国、平衡诸侯之能,远不及其父、曾祖父。”秦王笑道:“寡人就为韩王上演一出‘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