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单深知,两国结盟无望,也不再多说,“天下纷争绕绕,诸侯难能独善其身,齐国也不能置身事外。齐国偏安一隅,坐享和平,不融于诸侯。三晋败亡之时,齐国为祸也不远了。”
齐国君臣见安平君放荡不羁,纷纷出言叱责。田单也不发怒,平静地看着齐国的君臣,心想:“齐威王、齐宣王,征伐诸侯,何其了得。齐闵王破楚、伐秦、亡宋,也算英雄赫赫。先王复兴齐国,也算有为之主。先王走后,齐国沦落至此。齐王,乃亡国之象啊!”
田单朝着君太后行礼,又道:“我此去之后,再无归来。我和齐国,划清界限。从今天起,我不是齐国的安平君,而是赵国的都长君。愿君太后能够治理齐国,光复祖宗基业。”
朝臣中有和田单交往甚好的人闻言,忙道:“安平君,先王待你不薄,你怎能如此薄情寡义?”
“你们说我忘恩负义也好,言我不忠不义也罢。”田单心已死了,态度坚决道:“从今天起,我和齐国没有任何关系。”
齐王建怒喝道:“放肆!你就不怕寡人杀了你。”
“你敢杀我乎?”田单语调不高,却是充满威仪。
齐王建高喊道:“来人,给我杀了他。”
田玉忙道:“王上,安平君为齐国立下汗马功劳。我们不能杀了他啊!王上若杀了安平君,就会落下斩杀功臣的罪名,令国人寒心啊!”
众臣见齐王想要杀安平君,吓得不轻,也道:“请,王上三思。”
君太后见王儿之言把事态扩大,却忘了田单的另一重身份,那就是赵国的都长君。都长君被斩杀,赵国岂能不伐齐雪耻。若如此,齐、赵两国战祸将起。
君太后制止大臣安静,又看了一下王儿,训斥道:“没有安平君,怎会有齐国。你父王待安平君,尚且尊敬、爱戴。你怎能大言不惭。”
齐王建见母后从来没有这么生气,请罪道:“孩儿知错。”
君太后笑着道:“安平君,王儿年少无知,口出狂言,你莫要放在心上。我代替王儿向你陪礼。”
“君太后严重了。臣,遭受不起。臣也是一时气急,情绪激动了些。”田单与君太后还有些交情,也不想将事态扩大。
君太后知道安平君不是记仇的人,否则,齐襄王排挤、打压,安平君岂能善罢甘休。
君太后道:“安平君莫要怪我,不助赵抗秦。实在是,我国也有难处。如今楚国攻破鲁国徐州,下一步,就要亡了鲁国。鲁国和齐国,唇亡齿寒。我们实在没有精力,援助赵国。”
田单也知,楚国伐鲁,牵制了齐国。齐国君臣,本就安享和平,不愿染指中原。楚国伐鲁,也成为了他们拒绝援赵击秦最好的理由。
君太后又露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我们也想助赵伐秦,奈何,力不从心。”
田单强加多说,倒有欺负孤儿寡母之意,换了一个话题道:“齐国有难处,我能理解。君太后能否为赵国提供粮草。”
君太后叫苦道:“这些年,齐国干旱、洪涝、蝗灾,接踵而至。齐国,颗粒无收。齐国百姓都吃不饱,我们那里有粮草,支援赵国。这件事,我也是爱莫能助啊!”
“既然如此,多说无益。”熟悉的齐国和君臣都已经远去,多留也没有任何意义。田单说完这几个字,带着无比的心伤,离开了大殿。
田单站在高台,凝望着这座城池,心道:“齐国,再也回不去了。”
齐王见田单就这样离开了大殿,问道:“母后,怎能就这样放他离开了。”
君太后道:“他是赵国的都长君,你杀了他,会引起两国纷争。”
鲁仲连道:“太后,秦国是虎狼之国。三晋帮我们拦着秦国,我国才能发展。如今,韩、魏忌惮秦国。唯有赵国敢和秦国一战。若赵国被秦国大败,三晋以秦为首。齐国也危险了。我们真的不助赵伐秦。”
君太后问道:“秦、赵两国打得起来吗?”
鲁仲连答道:“赵国接纳上党,无异于在秦国虎口夺食。秦、赵两国必有一战。我们帮赵国,也是帮自己。”
君太后问道:“我听说赵王派人去秦国议和了,可有此事。”
鲁仲连没想到君太后会知道这些事,顿感惊讶,“是有此事。”
君太后出了一口气,放缓语速道:“秦、赵两国打得起来,我也不想去管。更何况,秦、赵两国议和,打不起来。”
鲁仲连问道:“秦、赵打不起来,安平君为何要来够买支撑大战的粮草。”
齐王道:“他是想试探我们,从而想让我们卷入中原战事。他的这点伎俩,岂能瞒得过寡人。”
赵王丹身在邯郸,得知斥候快马送回来自临淄的消息。赵王丹得知都长君入齐,缔结盟约不成,也没能够买粮草,问道:“我们该怎么办。”
平阳君见这是议和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赵国已经被诸侯孤立了,深感无奈道:“事到如今,我们只能靠自己。”
“好吧!”赵王丹虽没有把握与秦国一战,但也别无选择,重重出了一口气,“我们只能和秦国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