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寇道:“臣虽不知,此事的来源是否属实。但,不会空穴来风。臣认为,我们还是要小心些才是。”
赵王丹道:“廉颇和蔺相如是先王的左膀右臂。寡人相信他的一片丹心。廉颇是不会卖主求荣,背叛赵国。”
近臣道:“廉颇忠于先王,但不忠于王上。否则,王上督促廉颇出战,廉颇为何避而不战。”
又一人道:“廉颇拒战,等待他的结果是什么。王上,还要臣说吗?”
“王上命廉颇出战,廉颇不听诏令,想必是和秦国暗中达成了协议。否则,秦国数十万将士,岂能攻不下丹河。”
“廉颇不听王上诏令,回到邯郸,定是死罪。廉颇为了活命,私通秦国,出卖赵国,也不是不可能。王上,我们还是要早做打算。否则,此事成真,祸害无穷啊!”
“寡人不相信,廉颇会背叛赵国。”赵王丹双手拿着的那份信函,情不自禁地发抖。
一人道:“事关江山社稷安危,我们宁可信其有,也不可信其无。”
“廉颇无心,尚好。廉颇若有心,我们该如何应对。”
“王上昨日在朝堂上大怒,朝臣们都看着。与廉颇较好的大臣,若写信告诉廉颇。廉颇若得知王上要换他,以廉颇的性格,他会如何?”
赵王丹吞了几口唾沫,问道:“会如何。”
一人道:“廉颇定会认为王上辜负了他,联合秦国攻伐邯郸。”
赵王丹听着大臣之言,心中也涌现出前所未有的害怕。廉颇手中有近二十万的将士,加之秦军数十万将士。廉颇和秦国联手,邯郸定是守不住了。
赵王丹背后吓出了一身冷汗,他也后悔,昨日不该当着朝臣的面,发泄心中对廉颇的不满。若廉颇真的要反,他就成为了赵国的千古罪人。
赵王丹问道:“大司寇,此事,你怎么看。”
大司寇也拿捏不透,忙道:“此事关系太大,还请王上定夺。臣也认为,这件事关乎社稷,不能有半点错漏。”
赵王丹不答,又问道:“大司马你如何看。”
大司马道:“臣认为,廉颇不会背主求荣,出卖赵国。”
一人质问道:“若出错了,谁背负得起这个千古的骂名。”
又有几人,发声议和。
大司马顶住众人的压力,又道:“王上不相信廉颇,不相信臣,也要相信平原君。”
一人道:“韩王当初派冯亭去善后上党。可,冯亭还是背叛了韩王,背叛了韩国。国难当前,人心最不可测。我们还是要尽早提防,以免酿成大祸,悔之晚矣。”
“是啊!我们不能赌,这个赌注太大了。输了就可能社稷毁灭,江山残破。”
“宁可错判,不可错信。”
“请,王上三思。”
廉颇抗命不遵在前,又有书信说他通敌卖国再后,又听众人之言。赵王丹本对廉颇不满,却见此信,心中更加不满。然,赵王丹身为一国之君,处事需得慎重。若一时大意,就会酿成大祸,国之不国。
赵王丹问道:“廉颇若有异心,楼昌,你会怎么做。”
楼昌高声道:“臣定会斩杀廉颇,报效君恩。”
赵王丹追问道:“你对战廉颇,可有胜算。”
楼昌摇头道:“臣用兵,不如廉颇。”
赵王丹心中一凉,又问道:“你们可知有谁,能够抵挡廉颇。”
诸臣摇头,皆不知该说点什么。
赵王丹道:“寡人该怎么办。”
大司寇道:“王上,事关重大。我们找人,先把廉颇换下来。廉颇没有异心,我们就委屈了他。日后,还能想办法弥补。廉颇若有二心,我国就危矣。”
众人齐声道:“臣等附议。”
赵王丹见这些人说得简单,却没有解决根本性的问题,看着他们,冷声道:“寡人以何人换之?谁又能取代廉颇?换将之人,会令寡人放心乎?”
众臣面对赵王丹的问题,都答不上来。
楼昌见赵王丹的目光看着他,也琢磨出赵王丹的心意,答道:“王上,臣想到一个人,或许能够取代廉颇,又能令王上放心。”
赵王丹见事情有了转机,抬高声调道:“何人。”
“这个人王上也认识。”楼昌有意停顿少许,注视着赵王丹,又道:“他是马服君之子,公子括。”
赵王丹闻言,一下想起了马服君之子是何人。然,马服君之子的年龄,比他大不了几岁。赵括的能耐如何,他也不知。赵王丹更不相信,比自己长几岁的人,有取代廉颇的能力。
赵王丹是赵国的一国之君,他的每个决定,就将影响着赵国的国祚。事关国家社稷,赵氏江山的存亡。赵王王不敢武断,也没有急于表态。赵王丹在想这个人,是否能堪当大任。
大司寇、楼昌等人见赵王丹没有表态,也齐声道:“王上,刻不容缓。请速速做出决断,以马服子取代廉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