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五月初,五保户尤老太家的房子总算修缮完工。
院子往外扩了半亩地,另盖了东西厢房,到最后周诚送来的那些水泥沙子还不太够用,大伙儿又去虞山铲了不少泥巴,回来后夯严实,把院墙加高了一些。
新盖的四间厢房,连着洗漱间和灶房,房间里各自砌了一张两面靠墙的大炕,长约五六米,宽近三米,一看就是大通铺,炕头还做了几个可以展开收起的几十公分高的小隔断。
房间里的墙面彻底干透之后,大伙儿又各自从家里抬了不少旧家具进去,至于那些门窗,也也大多是从原来住的地方拆卸下来的,捯饬捯饬倒也能用。
这次搬迁入住的村民,共计十一位老人,三个孩子。其中有五位是五保户,其余的都是像赵老头赵勉这样的留守老人和孩童。
这么多人住在一块儿,难免会出现一些纠纷,为此,周诚还帮着尤老太拟定了一些规章制度。
比如每日会安排值日生打扫房屋,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他人房间......
再比如大伙儿虽然吃住都在一起,但个人所得财物依旧归于自己名下,每月只需交一些伙食费即可。
若是手头没有粮食也不要紧,可以私下用别的东西兑换,又或者去周诚那报名,帮着开垦村委名下的十亩荒地,以此来换取粮食。
这些条例拟定完正式出台后,便到了正式搬迁入住的日子,在这之前,大伙儿还特意办了一次乔迁宴。
说是宴席,其实就是几锅白面条,另凉拌了一些野菜做浇头,面条和菜基本都只放了点油盐和味精,至于那些醋、酱油和辣子什么的,则是一概全无。
梁学涛、魏红玉和梁娟也出席了这次乔迁宴,饭桌上梁娟尝了一口面条之后,任凭母亲如何用眼神示意她,死活不肯再动筷子。
魏红玉气得忍不住掐了她一把。
尤老太见状,笑着说道:“娃不想吃别硬逼她,回头我把这些面条搁锅里再煮一遍也能吃,咱们这些老头老太太牙口不好,最喜欢吃烂糊面。”
老太太这么一说,梁娟脸上顿时有些挂不住,咬了咬牙,硬是把剩下的大半碗面条囫囵的吞下了肚。
尤老太欣慰的点了点头,“娟娟这娃不错,知道不能浪费粮食,不像村里一些年轻人.......哎,他们是没经过事,不知道啥叫苦日子。当初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大伙儿啥没吃过,野菜、树皮、观音土......只要能填饱肚子的,都往嘴里塞。比起那会儿,眼下的日子就算享福咯,能吃上白面玉米面,又有像周支书和你们这样的人家帮趁着,咱们这些无根浮萍的老头老太已经很知足了。”话落,顺势瞥了一眼梁学涛,然后拍了拍魏红玉的手背,语重心长的说道:“你是个心善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这次上门,魏红玉怕太过打眼,所以只带了十来斤玉米面作为贺礼,比起那些帮着尤老太盖房,既出力又出物资的热心人来说,自觉没帮上什么忙,此时见尤老太这么夸赞她,心里不免有些发虚,遂干巴巴的笑了几声,没好意思再说下去。
宴席结束后,往家走的一路,魏红玉和梁学涛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她打算这段时间砍一些柴火给尤老太他们送去。
梁学涛欣然同意,并主动把这件事揽到了自己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