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二年四月,政通人和,有人在原县挖出了一块巨大的五彩神石,上面写着万岁二字,被称为万岁石。天降神石,意味着上天对帝王的认可,因此,当地知县将此事禀报了太守,太守又禀报了吏部。在早朝上,吏部尚书方大成便将此事奏禀了李晙。
“天降神石乃是大吉之照,是上天对陛下的认可,此祥瑞之兆也。”
李晙笑了笑,倒是不以为意,这天下能够太平绝对不是因为什么神石,这神石不过是底下人穿凿附会的工具罢了。李晙自己倒是看得很开,但是群臣这么说他也没有反对,毕竟不是什么大事,图一乐子就算了,没必要深究。
有御史进言道:“既是天降祥瑞,臣以为陛下当亲往,拜谢上苍。”
李晙的笑容凝固在了脸上,表情有些耐人寻味。不过他坐在高台之上,群臣看不清他的脸色,自是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那人犹自说道:“臣以为此事宜早不宜迟,陛下当沐浴更衣后亲往原县参拜神石,以敬上天。”
众人隐约觉得有些不对劲,便闭口不言,静等李晙自己说话。倒是魏光度最见不得这些骗人的把戏,怒斥道:“不过是一块破石头,哪里有资格接受陛下的参拜?陛下乃上天之子,尊贵无比,这石头充其量算是上天的礼物,岂有人子参拜礼物的道理?真是不知所谓!”
那御史继续言道:“魏大人慎言,上苍可是得罪不起的,万一触怒上天,降下栽秧可如何是好?”
李晙冷笑道:“天若降秧,朕自受之,何须他人多言?”
魏光度也说道:“自古以来,历朝历代未有不敬上天之帝王,可亡国之君还少吗?历朝国君每年都要祭祀上天,可洪涝旱灾一点不见少,这岂不正是说明只要君王贤明,即便国有天灾亦不会招致灭亡。我朝能有如今繁荣昌盛之势,非是上天庇佑,而是陛下贤明。不过是一块石头,权当一件美事说说便罢了,岂能因此折辱帝王威严?”
那御史似是知道有些不好,慌忙跪下来,解释道:“陛下息怒,臣不过是依据史书上的帝王做法给以建议,非是有损帝王威严,陛下明察。”
李晙撇了撇嘴,觉得这些人似乎找到了一种套路,一旦自己不认可他的观点,他就说是史书记载,他是依史直言的。李晙心想:如果凡事都依据史书来做,那还要你做什么?史书记载只是一种参考,谁让你照本宣科了?啥都不了解,还自以为博学多才,一点自己的想法都没有,人云亦云,难成大器。
虽然心里把这个御史骂了个体无完肤,但是明面上李晙仍旧挂着和蔼的笑容,说道:“起来吧,朕知道刘卿也是为国着想,朕不会因此怪罪你的。”
刘御史闻言松了口气,说道:“谢陛下。”
李晙话锋一转,又说道:“不过刘卿平日里还是多看看书,才不会人云亦云、循规蹈矩。朕鼓励各位卿家多读书,但是各位也要明白,读书是为了明事理、创新意,解决百姓们遇到的各种难处,可不是为了卖弄无知。”
久不在朝堂开口的陆文安忽然站出来说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天降神石毕竟是祥瑞之兆,陛下体察天意当亲往一探,如此也算不辜负上天的美意。”
五彩神石重若万吨,原县知县没有办法将它送进宫,所以才上禀太守,让李晙自己决定。这神石如假山般大小,却有万吨之重,确实是有些神异,去看看倒是无妨,何况原县乃是李晙之前亲兵屯驻的地方,那里的知县与晋王一系一向交好,应当不会无事生非。
李晙想了想,说道:“既然陆相这么说,倒是去瞧瞧也无妨。”
毕竟是个新鲜事,瞧瞧自是无妨。从继位以来,李晙已经很少出宫了,整天面对同样的景色也着实是有些腻烦了,便去瞧个新鲜也算。
回到椒房殿,李晙将这个想法跟魏皛皛说了,因为他想趁这个机会带媳妇出去玩。一旁的李荥听到了,小耳朵竖着,他也想出去玩,一家人里只有李浥一个人没心没肺地在玩耍。
魏皛皛在宫里待得很是烦闷,也想出去散散心,但是又放心不下两个孩子,尤其是李浥才一岁多,正是粘人的时候。
李晙明白她的顾虑,便说道:“此事好办,原县离京都不过百里之遥,快马一日便能来回,我们带着浥儿一起去。”
李荥小耳朵都快僵住了,这怎么没有提到他呢?李荥心里涌起不好的预感,果然就听他那个“慈父”说道:“荥儿大了,就留他在宫里监国吧。”
竖起的小耳朵瞬间耸拉下来,你才是真的大了,不好好留在皇宫里面处理政事,整天就知道到处跑,昏君才喜欢游山玩水呢!李荥心里升起叛逆的小旗。
魏皛皛表示赞同,又问道:“荥儿一个人在宫里会不会寂寞啊?”
李荥心里涌起希望,难道他娘要带他一起去?
李晙说道:“我像他那么大的时候,不还是一个人住一个人睡一个人玩,我们就出去几日功夫,他能有多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