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相比霍去病,他差远了。霍去病每次作战,都深入匈奴境内几千里,主动寻找作战机会,故而每次都能斩敌无数,胜利而归。
而李广呢,要么迷路,要么就是找不到主力,说到底,还是将领的能力问题。
孙兵法说,将军要具备五种素质:智、信、仁、勇、严,可以说是很高的要求了。
古代匈奴人
以上只是带兵过程中简单的几点。其实,带领的军队越多,各个部队之间的沟通以及协调作战就越重要。
关羽为什么会败走麦城?之前他在攻打襄樊的时候,要求刘封、孟达出兵,最后却遭到了拒绝。如果双方同时出兵,说不定早就拿下了襄樊,也避免了后面的悲剧。这还只是几万人,就指挥不动,如果是十万人、二十万人……人数越多,越难统一指挥。
西方有个故事,因为一个马蹄钉,折了一匹战马。因为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争。因为败了一场战争,输了一个国家。所以,在战场上,任何一个丁点的纰漏,都能决定甚至是影响一场战争的胜负。这对将领的综合能力有了更大的考验。所以,韩信带兵,多多益善,带兵越多,对将领的能力考验也就越大。
古时候打仗后尸体处理方式有:暴尸荒野,挖坑掩埋,火葬,充当军粮。
(1)暴尸荒野。这场情况通常都发生在打仗输掉的一方,失败的一方只能逃跑,根本顾不上自己士兵的尸体了,所以就会造成这种暴尸荒野的情况。
(2)挖坑掩埋。这种情况一般都是胜利方做的,打了胜仗这个地方便属于他们。自然会处理遍地尸体,不会任由他腐烂造成瘟疫。所以胜利的一方自然会把尸体集中起来,挖一个巨大的坑一起埋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防止瘟疫,也是对战士的一种尊重。
(3)火葬。火葬就是怕产生瘟疫,于是就直接集中起来烧了。但是古代一些重要的将领死掉,还是会很隆重地举行火葬,用来表示对他的尊敬。
(4)充当军粮。据历史书籍《三国志》中有一段记载,曹操当年由于没有军娘,只好用人肉当做军粮,连续吃了三天。
我只能说不愧是曹操吗!
扩展,
战争留给人类的记忆是痛苦的,又是深刻的。这记忆需要铭记,更需要反思,而文学无疑是铭记与反思战争的重要载体。近两年当代文坛接连出现了好几部长篇巨着都是关于战争的书写,将这些作品放置在一起比较阅读,饶有意味。
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共性,对我们今天理解战争书写的意义及可能性颇有启示。
人性是文学作品始终在探讨的一个主题,而战争环境的极端性容易让人性恶的一面暴露出来,更能凸显人性闪光之处的可贵,由此不难理解作家们为什么抱着战争这块人性的试金石不放。而且,对人性的反思成为写作时往返历史与现实的有效手段,保证了一种延续性和审视性的历史眼光。
但需要避免的是为写人性而写人性,别让人性探索止步于阅读的快感,也别让人性书写沦为迎合猎奇心的一个伎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