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子平为了逃避崔剑锋等人的追捕,收到其内线的信息后即撤离其原来驻地,悄悄地转移到淮南道东南部沿海一带的一处丛岭之间。
平时夏子平所带的喽罗并不多,一般只有二十多人,但与其关联的同伙却是一个庞大的数了,这些喽罗们平时并不听夏子平统一调动,而是各自为战。作案时彼此间也没什么联系,甚至彼此间都不认识。这也是官府长期并未看重这股匪徒的原因。
可他决定撤退时,却出现了一幕让他百思不解的奇事:竟有上千名喽罗集聚过来,嚷着要跟他走。这也使他犯了难,带这么多人不合其隐蔽活动的规矩。带着他们,极容易暴露自己。
“大家不要集到一起行动,那样易被官兵发现并围剿。”夏子平最终决定劝退其众喽罗,让他们分散行动,前后撤离原地,悄悄转到淮南道的地界。以便避开江南道的官府追捕。
“我们就按大王的吩咐分散行动吧。”夏子平手下的一个小喽罗讨好地看了一眼夏子平后对已聚到夏子平的院子里的上千名崇拜者说。
这小喽罗的话,倒是让夏子平恍然大悟,他才明白这和多人突然出现,是因为自己的手下暗自与这么多地痞恶混联系作案引起的,这样对他来说,是一种犯忌行为,他也就暗下决心,过一段时间后严整这类人。
“那怎样分散行动呢?”众匪徒齐声问。
“也就是三个一帮,五个一伙地前后向北转移,直到淮南道沿海一带西部的崇山峻岭后才看情况决定是否将大家合在一起。”夏子平平淡地说。
“好!”群匪异口同声地喊道:“按大王的意思办。”
就这样,这些散匪三五成群地离开江南,通过山道水路悄悄转到了淮南道东部沿海地区。
“这么多人,聚到一起,就有可能引起官府注意,派大军来围剿我们。”夏子平搬到淮南道东部沿海地区后在其西部山区很快找到一处荒山野岭中的山洞,对山洞附近的险要进出口都进改动,使得其新匪巢非常隐蔽,两个进出口都变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去处。尽管如此,但夏子平仍不放心。此时他对着自己的一个名叫徐玉龙心腹谈起自己的担忧。
这个叫徐玉龙的可不是一般人物,他原是通过科举当过秀才的人,在江南道沿海某县县衙当过几年主簿,后因牵涉一起官场纠纷被罢官,后又被缉捕而出逃,在出逃路上巧遇夏子平,两人就相互勾结,落草为寇。因善于出谋策划,同时也能文能武,此后徐玉龙就成了夏子平的军师爷的角色。
“我看,你还是让他们远离我们这个点为好。省得他们弄出事后供出我们的隐蔽点,招致官府派大军来围剿我们。”徐玉龙说。
“你的意思是,我们让他们在离我们远点的地方自谋出路?”夏子平觉得这样也行。
“不。”徐玉龙摇摇头,说:“我们既要做到控制他们,还要做到不让他们知道我们的住地、人员、意图才行。所以,我们让他们离得远远的,需要时与他们联系,让他们替我们办事。”
“可我的真名与模样他们有的可能知道了,以后难保证他们被官府捉拿后供出我,所以让他们远离我们也保不了安全。是不是把他们全做掉?”夏子平每想起自己从江南道出来时因很多单打的匪徒闻声而动,拦下自己求入伙时他未考虑这些,轻易的出面与聚到一起的匪徒见面,就感到后悔自己轻易地暴露了自己。
“你为什么这样想呢?做掉他们的话,你也就一生小打小闹,稍不慎就被官府捉拿归案,坐牢杀头。这样有什么意义呢?”徐玉龙对自己的头儿的这种想法不以为然。
“那你的意思,我们留着他们,有什么用呢?”
“以后扩充人员时,只要叫他们来就行。如你把他们都灭掉了,以后到那儿去找这些胆大包天的角色呢?”徐玉龙开导自己的头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