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嘴里唱着B-BOX,脑海中想象着之前两张谱子叠加在一起的旋律。一层接一层的旋律叠在一起,这首层次感丰富的曲子竟然在她的心里,渐渐的有了雏形。
三张谱子已经是她的极限了,她没有办法继续在脑海中想象着往上叠加。
庄源看着剩余的几张谱子,目光中带着骇然。
于锦鲤,她这是现场编了一首阿卡贝拉啊。
阿卡贝拉,也就是无伴奏合唱,是一种用多声部的人声清唱,从而模拟出乐器伴奏的延长模式。
于锦鲤的这六张谱子同时演绎着同一段歌曲,可是旋律却各不相同。
她的脑子究竟是怎么长的啊,竟然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在脑海中编写出六个不同的声部。
她究竟是个怎样的天才啊!
在场有几名和庄源一样,或是深入接触过声乐,或是自小学习过乐器的同学,她们禁不住向于锦鲤投来油然起敬的目光。
平心而论,要做到这样的程度,没有百里挑一的天赋与日复一日的枯燥练习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她们以为于锦鲤只不过是个做偶像的,只是一个漂亮的花瓶,只是个不禁打的草包而已。没想到她竟然能够做到这样的程度。
她既然有这样的天赋,何必去做什么偶像啊?
这样扎实的乐理基础,她完全可以去考国内任何一所知名的音乐学校的作曲系啊!何必想不开去做一个偶像呢?
所有人都觉得做偶像很轻松,只要一张漂亮的脸就够了。又有多少人知道在这背后的艰辛?
阿卡贝拉的训练中,没有钢琴确定音准,根本寸步难行。
可是她们就连任何一把乐器都没有,更别提钢琴了。
然而……
“D这个音低了,要再高一点……对,就是这样。”
“E要再低一点,刚才感觉有点不太准。”
“我给个基准音A,我们合一下。”
“……”
于锦鲤游刃有余地指出女孩们音高上的偏差,一点点的调整、修正。
庄源脸上的表情则是愈发震惊了起来。
绝对音感?
有些人天生就能够在不需要任何基准音的情况下,分辨出任何一个声音的具体音高。这种能力大多数都是先天具有,在普通人之中极为罕见,甚至于可以说是万里挑一。
的确,于锦鲤的绝对音感并不是出于天生,而是出于后天培养。
在十二岁以前,经过定量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实际上是能够使得一个普通的孩子完全建立绝对音感的,可是在十二岁之后,这种能力培养的成功率在统计上的机会甚至于小于百分之一。
于锦鲤无疑是错过了最佳的培育时间,在她十四岁刚刚进入天河的时候,甚至连五线谱都不认得。
格拉德威曾经在他的“一万小时定律”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个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没有什么过人的天资,只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堆砌起来的努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