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更大的问题是,工作室替她提前订好的从上海回北京的机票就在明天。
“来,起来喝口水。”
于锦鲤捧着杯子一边小口小口的抿着水,一边看着小柳记得团团转的在屋里碎碎念,“要不还是把票退了吧,这个节骨眼上也不是十万火急,你一个人回去我也不放心……”
小柳因为家里有急事不得不回去,从上海到北京的这趟飞机,她是断然跟不了的,可是想来想去心里又放不下于锦鲤,这才把注意打到了退票上。
“没事,不至于,”因为生病,于锦鲤的嗓子有一点哑,听上去和平常通透的声音不太一样,有点奶里奶气的,“风热感冒而已,又不传染人,而且万一后面临时排了北京的行程怎么办,我自己一个人没问题的。”
在于锦鲤的再三保证之下,小柳到底还是悬着一颗心的离开了。临走之前免不了像是个老妈子一样对着她絮絮叨叨的交代了半天,事无巨细的替她打包好了行李,就连感冒药退烧药之类的都分装好了,给她塞在了随身的包里,到时候她从被子里爬起来,捯饬好自己以后拎包就能走。
——
于锦鲤这些天睡得晨昏颠倒,一直到第二天下午她才从被子里爬起来。单手摸到床头柜上的体温计,第一件事情就是先给自己量个体温。
喉咙还肿得发疼,她被冷冰冰的体温计凉得一个激灵,然后数够了时间才重新拿出来,像猫一样眯着眼睛细细地看。
38.5度,勉强凑合。
她手脚发软的从软绵绵的被窝里爬出来,严严实实的给自己全副武装的带好口罩,然后就那么提着大大的行李箱,晕晕乎乎的打车去了机场。
——
在同一座城市的另一家酒店里,一个女孩几乎和她同时出门,同样也是打车直奔机场。
冯青青是于锦鲤的私生粉。
所谓“私生粉”,顾名思义,她对于锦鲤的私人生活出乎寻常的在意。
她的确也和其他粉丝们一样,控评打榜买代言做数据都很积极,可是除此之外,她对于锦鲤的喜爱与支持的方式却更加偏激一些。
喜欢这件事情并没有让她变得更好,反而激发起了深深植根在她心底看不见的角落的某种恶,追逐某个她想象中非常好的人,只成为了她日常生活之外的一种用来打发时间的方式。她肤浅的喜欢上了于锦鲤,然后竟然在不知不觉之间,在追逐着她的过程中逐渐变得面目可憎了起来。
她会去于锦鲤同组的演员的超话口吐芬芳,会在搜索栏拼命的刷黑词条抹黑她所谓的“对家”,然后自欺欺人的告诉自己,于锦鲤只剩下我了,只有我才是真正的爱她的。
这是一种当事人不曾察觉到的悲哀,而沉浸在这样“伟大事业”中的冯青青,那些数以千计的冯青青们,他们竟然还在为此而沾沾自喜。
每一句足以刺得人遍体鳞伤的破口大骂里,是施暴于人的喜悦,是一种近乎病态的胜利的感觉。看着那些所谓的对家粉丝面对着粉丝集体的语言暴力的时候,那种哑口无言,那种毫无还手之力的被迫沉默,一种取得了话语权争夺战胜利的喜悦油然而生。
而最令人悚然的是,像这样的战役,在每一个社交媒体平台上,每一天都在上演,源源不断的发生着,不眠不休。
这是属于粉丝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