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正月初五之后,贾瑛便又开始忙碌了。
铁皮火炉成功打造了出来,唯一缺憾就是烟囱皮厚了些,重了不少,不过这都无伤大雅。
工匠是贾瑛高价从工部挖来的,期间贾政可谓出力不少。
别看贾政事实都不关心,可他在工部的人缘还是很不错的。当然,这与他后妃之父的身份脱不了干系,再加上他本人不争不抢,老好人一个,在工部的人脉自然也就宽泛了许多。
匠户是贱籍,工部的匠户不仅身份低下,还是一项高危职业,最害怕的就是与皇家的事情扯上关系,一不小心脑袋就没了。
若非指着手艺活命,不知有多少匠户想要削减了脑袋脱离匠籍呢。古代的职业官制是十分严苛的,匠是匠,农是农,有着本质的分别。农户交粮交税,匠户有干不完的徭役。层级分明的社会地位,早就了这种现象。
逃军逃匠的现象,在大乾屡见不鲜。
贾瑛记得兵马司的权职之一,就有这么一条律令:“凡地方军匠人等,旧例令各家俱於门前置粉壁一面、开写本家籍贯人口、身役营生、并写不敢窝藏逃军逃匠囚徒盗贼等项,以凭挨究。”
贾政为贾瑛推荐了不少工匠名单,贾瑛利用兵马司的职权,从名单中挑选出几人来,又疏通关系,把这些匠户归置到兵马司的名下。
说道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五城兵马司提督这个身份,当真给贾瑛带来了不少的便利。
不像巡防营和绣衣卫,权责明晰,且单一。
兵马司可以说与京中大部分的衙门都有公务往来。
就比如:“凡刑部都察院照勘、提人、检尸、追赃,分委该司承行。”
“凡京城该管地方,街道坍塌、沟渠壅塞、及皇城周围坍损,工部都水司行委分管填垫疏通。”
“凡选妃,礼部仪制司行各司选报该管地方良家女子,送诸王馆备选。”
“凡驾诣郊坛及亲王出府之国成婚、开设举场、修设斋醮、发送宫人,率领火甲供事。”
刑部、工部、礼部、督察院,还有皇室,这还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麻烦是麻烦了一些,可胜在路子广,什么都能参合一脚,还不犯律。
所以,五城兵马司衙门名下,也是可以选募自己的工匠的。
在贾瑛眼中,这些工匠可是大乾的宝贝,所以他尽可能多招揽了一些,且分门别类,铁匠、木匠,甚至负责军器局的工匠都有。
收到消息的贾瑛,带着一大帮工匠开始检验成果,事实上,以大乾目前的工艺水平,打造一个火炉还是很容易做到的,除了炉子本身笨重了些,一点旁的毛病都没有。
炉子是用生铁打造的,生铁可铸不可锻,且熔点高,用来生火最是合适不过。
露出满意笑容的贾瑛,命令工匠多打制了几套。
自己的宅子里最少也要三套,东府三套,西府,一套、两套、三套......唉,总之这玩意儿越多越好,自己用不了不要紧,用不了多久,估计就得成为风靡之物了。
唯一的缺点,就是有点费铁。
好在自己也算是统治阶级了,该用的特权,也犯不着矫情。
至于说环境污染,节能减排......完全不需要考虑。
大乾才多少人口,户部在籍人口是是五千六百多万人,应该还有不少黑户,家奴,再多个一两千万,也没超过一个亿的。
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什么的,完全可以自然净化。
至于千百年后,人都变成渣了,考虑那些个做什么。
不过,该播撒的观念,还是要提前铺垫一下的,就是生产力太过落后了些,许多事情没法做,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有了改变。
要不后期弄个暖气片子什么的?
唉,以后再考虑吧。
贾瑛带着一大帮工匠进了贾府。
“这大过年的,你又折腾什么?”老太太真心感到心累,这个侄孙真是一点都不交人省心。比来比去,还是她的心尖儿宝贝宝玉好,文文静静,让人看了喜庆,还不用操心。
贾瑛将老太太等人请至了后院儿新建的大花厅里,将荣庆堂腾了出来,女眷在场,工匠们是进不来的。
“孙儿让人打造了一个炉子,是用石炭生火取暖的,已经找人试过了,效果还算不错,便想着给老太太的屋里装一个,您老年纪大了,北方的冬天又冷,暖炕和炭炉虽也能取暖,可却不必这火炉来的方便。”贾瑛笑着说道。
“火炉?可是烧窑用的那种土坯炉子?哪能在家里装那个。”贾母疑糊道,这侄孙儿是不是脑子糊涂了。
“是铁炉子,不是土坯炉。您老且等着瞧,指定会喜欢。我到前面看看,免得那些工匠装错了位置。”说着贾瑛让鸳鸯换来几个丫鬟陪老太太耍牌解闷,自己则往荣庆堂而去。
古人房间摆设的布局是十分考究的,就拿荣庆堂来说,其本身的建筑,就蕴含了古人对天地自然的哲学性理念,明暗相合,四方相称。哪儿摆屏风,哪儿设脚踏,哪儿放置瓷器摆件装点,都是极为讲究,多一分则不美。
不愧是宫廷大匠,或许他们的观念里没有那么些繁复的词汇来形容什么叫室内设计,但这种观念绝对不比贾瑛前世记忆中的那些设计师差上半分,让贾瑛的担心变的无从所出。
荣庆堂五间上房,空间极大,因此工匠们在这里安置了两套火炉,一东一西对称而落,就安置在大厅里和抱厦檐廊向连的地方,前面又有紫檀大理石插屏遮挡,不让影响视线上的美观,烟囱则从廊檐下沟通于外。
烟囱口的设计也加入了美工的元素,因为不是前世那种轻薄的铁皮筒子,工匠们在烟囱口上刻了雕花,甚至还熔接了一些小装饰,每个烟囱口下面都挂有一个圆通形的小漏,是用来防止煤焦油滴落的。
火炉的四周还立了及腰高的栏珊遮挡,以防不小心靠近,致人烫伤。
安置好后,贾瑛便命人装填引火,上面浮上一层碎煤块儿,烧了起来,还特意喊来了房里的丫鬟,让工匠告诉她们该怎么使用。
石炭的使用毕竟少数,若是不懂敲门,万一哪天需要重新点火,会弄的房间内乌烟瘴气。
不一会儿,炉璧上便传来热意,让四周变得暖洋洋的。
贾瑛又命人将新打造好的后铁壁大茶壶装满水放在上面,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等工匠退去,贾瑛才又命人将贾母请了回来。
贾母院儿是内宅女眷的中心,这边有什么动静,一早便传到众人耳中,听说贾瑛在这里安置什么石炭炉子,都赶了过来瞧个稀罕。
“老太太,感觉如何?”贾瑛看向贾母问道。
贾母围着铁炉子四下看了看,笑着点头道:“嗯,看上去,确实要比炭炉好用许多,还少了些烟味。”
又指了指上面的铁壶问道:“还能热水?”
贾瑛点了点头道:“今后再想泡茶,就不用特意去灶房里开火烧水了。”
说罢,又向几个房里伺候的丫鬟说道:“这炉子不用烧一整日,只早晚各旺烧一次即可,白天和夜里还需要压火,让炉火不灭,但却不用充分燃烧。压火得用煤屑烧土浆子,具体怎么弄,待会儿我留人交给你们。”
贾母越看越喜欢,人老了,怕冷,这火炉子却是比炭火要暖和许多。
又向贾瑛交代道:“可还有长余的,回头给各房都装一个。”
“老太太放心,各房都准备了一个,只是目下没有多余的,想多装还要再等等。”说着,又看向两位太太问道:“大太太和二太太,若是觉得不错,我便命工匠给两房都装一个。”
贾瑛没有先给黛玉房里装,长幼有序,若是绕过两位太太,先给黛玉房里,怕是黛玉也会不应。
“瑛儿有心了。”王夫人笑着回道。
贾瑛向候在外面的喜儿吩咐了一句,让工匠转道先去大房二房的院里。
转而又向黛玉探春几个说道:“打造出来的火炉不多,还要先往宫里和冯府那边先送一套,过些日子,再给你们房里装。”
贾瑛话语中,没有特意偏向哪个,除了黛玉宝钗,都是血亲,说话还是要考究的,不过装的时候,必定是黛玉屋里优先了。
东府那边,贾瑛也带了两套过去,这边人丁虽单,可东府才是自己的主脉,自然不能落下了。
贾珍是贾珍,尤氏是尤氏,还有一个嫡长房的侄儿,都是不能忽略的。
再说,随着贾瑛地位的不断提升,他与贾珍之间的那点龃龉,早就不值一提了。两兄弟像是都忘记了还有这么一回事一般,再次恢复到兄友弟恭的状态。
不过他与贾珍的关系,也好不到哪儿去,时不时就要敲打一番,免得人得意忘形了,搞的贾珍心中有不小的怨念。
可卿这边,有他镇着,贾珍也不敢乱来。
贾家的人也都发现了,如非必要,珍、瑛二人绝不同处一室,但有贾瑛在场,贾珍就变得极为规矩。
就连贾母都说:“老子不管,倒让兄弟管上了,也算是好事。”
当然,这话也就贾母能当这众人面说上一嘴,别的最多也就私下议论几句。
贾瑛不在乎贾珍对他的看法,左右也对他构不成威胁,他也没那个胆子。
人和人之间,不是非要使用暴力,才会获得别人的敬畏。
窝里横,不是一家一族该有的风起。
当然,地位的差距,还是极为重要的,甚至触及到根本。
贾瑛没在府里多待,而是带着人往宫里而去,马上就要十五了。
过了初十,宫里也慢慢变得清净下来,嘉德倒是有空余的时间接见贾瑛。
不过贾瑛还是等了好长时间,才见到了嘉德。
一年之中,也就正月这段时间,嘉德会待在后宫里,不过外男不得入内。
贾瑛还是第一次到乾清宫来,乾清宫虽然并不属后宫,但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里已经是皇帝真正的“家里”了。乾清门以南,包括三大殿在内,俱属国朝,之后乾清门后,才是皇帝真正的“家”。
乾清宫之后,便是交泰殿和坤宁宫,被称之为后三宫。而三宫的东西两侧,就是嫔妃所居,这里倒是距离凤藻宫不远,来时,贾瑛还曾路过凤藻宫。
“大正月,不在府里好好待着,又跑宫里来做什么?”嘉德说话的语气很是随和,不似往日君臣那般,更偏向于家常。
毕竟,贾家也是带着皇亲国戚的帽子的,是皇帝正儿八经的亲戚。
当然,皇帝其实是没亲戚的。
贾瑛先是行过打理,得嘉德允许后,方才起身,一边回道:“陛下,臣之前说过的火炉,打造好了。臣在府里已经试用过后,便第一时间带来给陛下瞧瞧,陛下若是觉得满意,不妨给宫里也装上几套,尤其是太妃娘娘那里,人上了年纪,难免怕寒,这火炉倒是不错的御寒之物。”
原来是这事。
嘉德脸问道:“果真好用?”
贾瑛回道:“臣家里的老太太感觉挺满意的,臣还准备给冯公家里也装一个,他的腿受伤后便一直怕寒。”
“嗯。”
嘉德脸上浮起了笑容,似乎对贾瑛的话很是满意。
老太太和冯恒石,都是他的长辈。知道孝顺就好,能孝亲,方能顺君,若真是无情无义的,即便再是得用,恐怕也难让人亲信。
再者,一个臣子若是没有软肋,便是给皇帝添麻烦。
“难得你有孝心了,还能念着太妃,朕倒是没看错你。既然如此,那就先让人在宫里试试,若是不错,朕再让人送到慈宁宫那里去,你说的不错,太妃上了年纪,朕是该好好孝敬孝敬。”
“臣带了工匠过来,此刻就在宫城之外等候。不过这火炉子虽好,但用起来还有几处需要注意的地方。”
嘉德也闲下无事,又是新奇之物,倒也生了兴趣,且他说过,是要孝敬太妃的,也不敢马虎,当下又道:“说来听听。”
贾瑛将叮嘱府里丫鬟的话又说了一遍,戴权命人在一旁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