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觉得本王的想法不妥?”
“人往高处走啊,王爷,有多少人不向往京城的繁华?”
“本王还和宋刺史说让考官们提前半月进贡院呢,这是白做了?”慎王爷有些灰心丧气。
“保证科举的公平,杜绝舞弊当然是好事,怎么能说是白做了呢?”如玉公子甩出一记不赞同的眼刀。“考官们出题时,王爷不妨加一道州县治理的实用题。杨岳此人好大喜功,宋刺史与他有嫌隙,他肯定会将宋刺史出得题放入备选卷中,王爷到时活活稀泥,想必杨大人会卖王爷一个人情的。王爷到时只要在落榜的学子中找合适的人即可。”
“你的意思是本王不参与阅卷?”
“当然,王爷是藩王,还是避嫌为妙,放榜时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上榜者身上,谁会关注默默无闻的落榜者,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啊,王爷。上榜的固然有真才实学,可人家是要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落榜者还要等三年,这三年里背靠王府这棵大树有什么不好呢,有百利而无一害。”
慎王爷再次在智商层面上被如玉公子碾压了,不过这次他心服口服。“这样看来,本王只要查看好考房就好了。”
“不,”杨岳要是识时务的话,会让王爷来选题的,王爷只需把他们出的题目混搭一下即可。”
“这样会不会乱套了,难度变大了?”慎王爷有些担忧。
“王爷,读圣贤书不假,但要是死读书可就要不得了。只是增加题目难度,灵活作答,他们都办不到,以后做官遇到突发事件谁给他们扫尾,他们可是要成为朝廷栋梁的,王爷觉得,能吏比无作为之官,哪个更好一点呢?”
“你说的对,朝廷科举选拔的是最优秀的人才,只要公平公正,剩下的当然是能者居上,嫌难那就是火候不够。”
“我们只是假设,具体还要看杨大人怎么做?”
杨岳在京城这么多年也不是白混的,第二日就来王府拜会慎王爷,慎王爷趁机和他说了避讳和提前进贡院之事。杨岳没有觉得慎王爷有何不妥,他一个藩王操这个心干嘛,肯定是宋刺史这个小人提前给他使绊子了。于是,对宋刺史更加憎恶。
进贡院前,探查各府的人回王府禀报无异常,学子中的探子仍在监视,未曾来禀。
进了贡院后,衙差带队接着一寸一寸的巡视考房,将那些破墙、破洞都给堵上,破砖破瓦也整修一番。慎王爷建议各位考官两人一间,吃住通行,也可以互相监督,免得发生了舞弊,解释不清楚。安排完后,杨主考官等人回房冥思苦想出题了,慎王爷每日都能闻见各厢房传来的烟味。
十日后,考题出好了。杨岳拿来给慎王爷过目,谦虚问慎王爷可有不妥之处,慎王爷查看之后,发现各位考官都出的“之乎者也”类的长句,便说各位对蜀地学子太友好了,都没有下狠手出题,说的各位考官有些不好意思。
慎王爷见缝插针表示:各位不需要看在他的面子上降低难度,一切以选拔人才为主。众考官一时想不出替换的题目,有些愁眉不展,慎王爷道:“也不能浪费各位的心血,不如将各位的考题合并一二,本王和宋刺史各出一道,这样两份考卷也差不多完成了。”
众人都没有异议,杨岳特意看了一下宋刺史出的题,开考之前,将它划入备用考题中,补上了慎王爷出的考题。杨岳想就算宋刺史知道了,也只能憋着,他怎么能和慎王爷抢出题权呢?
学子进考场后,见今年乡试的题目较之以往难度偏大,瞬间哀鸿一片,有几个年岁大的当场就晕过去了,还有一些想投机取巧的,在墙上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一个孔洞,瞬间绝望了。
九日的乡试结束后,在外等候的学子家人们发现出贡院的学子中有一半人表情凝重,还有一些受不了的作出了跳河轻生之举,幸亏衙门准备充分,这才没发生命案。
杨岳在阅卷时果然以喜好选择了一些辞藻华丽的文章,那些文笔朴实的排在了后面,要是以往这些文章可能要落选,不过谁让今年题目太难,有好多人没答完,这些人就险险入了副榜。
慎王爷在放榜后派人筛选考卷,将答出他题的考卷全部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