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武将和宗室,剩下的就是文臣。文臣的出身没有宗室那么尊贵,最多就是一些普通贵人。他们的功劳又不像武将那么容易看见,其实他们才是最容易被边缘化的。
可是你在朝堂上待久了就会发现,其实最有话语权还是这些文臣。其余不论是宗室还是武将,都渐渐式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即使因为文成更懂得拉帮结派。
他们利用姻亲、同乡、同年、同学等各种名义,不断扩大自己同一圈子里面的势力,然后结成朋党。一旦朋党形成以后,朋党之外的官员就会受到他们的打击。
这些不同的朋党会互相争斗,可是一旦他们面对宗室和武将,又会团结一致,将另外二者的权力不断压缩。因为宗室一代传一代,很少有新鲜血液。而武将多半粗鄙,能打仗却没有那么多的心眼。所以文臣的势力就会越来越大,知道父王都不能小觑。
现在何福康就是文臣势力的代表,你一旦得罪了他,就相当于得罪了整个文臣集团。无论这些文臣隶属于哪个朋党,都会视你为死敌。
你原本就因为功劳太大,所以导致自己不受其余武将的待见。这会又跟姬行不对付,也就相当于彻底得罪了武将集团和宗室集团。
现在朝堂上无论是宗室还是文臣或者武将,都视你为仇寇,你觉得自己的才华还能有几分施展的可能?对于他们的抵制,你又有什么办法来应对?”
姜铁心笑道:“办法自然是有的,而且还很简单。”
君姬倒是有办法帮姜铁心转圜一二,可是看到姜铁心这么自信满满,她又起了好奇心。毕竟她也是一个女子,又有哪个女子不希望自己的府君是英明神武足智多谋的人。她是女子,就不会出乎其外。
姜铁心倒是也没有藏着掖着,直接说道:“一力降十会。”
“一力降十会?”君姬琢磨了一下这五个字,然后苦笑道,“你倒是真的有信心,就这么肯定真的会天下大乱?”
“那是自然,这是不会有错的。中州原本就是大一统,以后也会大一统。正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从大夏朝建立,到各个诸侯国各自为政,这中间的时间已经不算短了。之所以还没有重归一统,就是因为有些诸侯国的实力太强的缘故。
他们相互牵制,才导致谁也没有最终一统天下的实力。可是这些诸侯国的实力再接近,终究也是能够分出高下的。一旦高下立判,那么天下重归一统的时候也就来了。
之前淮恒侯其实离着天下一统,已经很接近了。可惜他的眼光终究还是低了一些,只是做到称霸,甚至为了中州霸主的盛名去跟遮天汗打了一个百战十年,将淮国的国力消耗干净。
如果当初他不要这个霸主的虚名,然后继续延续前几任君主的蚕食政策。君子国也会跟大夏朝一样,只剩下一个君子城。国君的政令出不了都城,君子国也就名存实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