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许一水还算听话,姜铁心也就不再藏着掖着,干脆说道:“你这家伙说到底还是国君的人,我本来是不应该对你多说些什么的。可是咱们既然一起打过野人,也就能够算得上是袍泽一场。
身为袍泽,我就不得不提点你几句,免得你回到君子城再惹到什么灾祸。你要是愿意听的话,那是你自己的事,我不会干涉。如果你听不进去,那也是你的事,你以后醒悟过来以后,也不要抱怨我没有提醒你。”
“伯爷对末将的厚爱,末将一定会铭记于心。”
人家都这么说了,姜铁心也就不再藏着掖着,跟他明说道:“其实这一次国君让你来跟着我,无非就是看我有没有什么不臣的举动。可是你也看到了,我很老实,只不过就是来弄木薯的。这些木薯弄回君子城以后,可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事。
眼见天下就要大乱,可是这天下乱了以后最为严重的是什么,你可晓得?”
许一水其实很聪明,所以姜铁心只是起了一个头,他就晓得姜铁心要说什么。于是回应道:“天下大乱以后,百姓也就没有心思种田了。或者他们有心想要种田糊口,这乱世也不会给他们播种或者收割的机会。
计毒莫过于断粮,不止是那些老百姓,就是军队最怕的也是断粮。一旦没有粮食,再能打的军队也会变成一群乌合之众。
君子国一般种植的都是谷物,这种东西想要高产,就得依靠精耕细作。可是精耕细作哪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得有时间和精力才行。
所以一旦战乱蔓延开来,就会导致很多百姓抛荒。不止是君子国,就是别的诸侯国也会如此。缺粮会成为整个中州的问题,最后能够赢得天下的未必就是最能打的诸侯国,而一定是储粮最为充足的。
这里的野人根本就不会种植,可是他们的木薯却足以让他们填饱肚子。所以这木薯一定是种植起来极为简单,中间不用看管,就能在最后直接收获。
现在伯爷有了无毒的木薯,只要在君子城乃至整个君子国推展开来,也就有了让君子国争夺天下的机会。伯爷,这可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错过了就太可惜了。”
姜铁心点点头,欣慰的笑道:“你真是一个有大才的人,待在御林军实在是可惜。这件事了结以后,你若是想来我乞活军,少不得有一个都尉的前程。”
乞活军里面做到都统几乎就已经触碰到了天花板,再想往上升是极为难得的。姜铁心没有做出什么难以实现的承诺,做出这个承诺已经算得上是仁至义尽了。
许一水倒是也没有特别激动,更是没有纳头就拜。只是拱拱手:“多谢伯爷栽培。”
“你这一次回去以后,该怎么说,心中可是已经有了计较?”
“末将会向国君如实禀报伯爷的辛劳,同时力劝国君在君子城周围推广木薯。这是好东西,国军只要想明白就没有理由不让自己的子民从中受益。”
许一水的回答还算合姜铁心的心意,不过还是有些不足。对许一水这个层级的人,姜铁心还懒得用什么花招,就干脆直说道:“只是说这些就够了,别再多说什么。这个在南界跟野王国做交易的事情,就不要让国君操心了。”
“末将知道,一定不会多嘴的。”
姜铁心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后说道:“好。”
许一水很会察言观色,虽然他不知道端茶送客的规矩,可是他看得出来姜铁心已经说完了要说的事情。所以就主动跟姜铁心说道:“伯爷,如果没有别的事情,属下这就告退了。”
“去吧,好好做事,将来君子城里的贵人里面一定会有你的名字。”
“谢伯爷栽培。”
给姜铁心行完礼以后,许一水就出去了。他才出门,刘三才就走了进来,跟姜铁心汇报了一下安置留守人员的事情。其实那五百新招收的人手,倒是挺喜欢跟着姜铁心去君子城的。
他们要么是本地的驻军,要么是刚刚投军的壮丁。无论是什么出身,既然当了兵就是要升官发财的。他们听说过姜铁心的名号,知道他是中州数得着的英雄。跟着这样的英雄,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可是这会要被留在这穷乡僻壤,这些人肯定不乐意。好在刘三才口才尚可,说了很多劝慰或者洗脑的话。又给这些士卒承诺日后一定会将他们调回君子城,不会永久驻扎此地,这些人才好歹有了笑颜。
至于那五个乞活军的士卒倒是好安排,尽管他们的家眷都在云山,他们依然听从命令。不过这五个人将来肯定是能够回君子城的,这都不用刘三才作保,他们自己也都晓得。
姜铁心听完这些人的安排,也就点点头算作是认可。然后跟刘三才说道:“我刚刚嘱咐过许一水,让他回到君子城以后不要提我们在这跟小猴做交易的事情。我觉得咱们可以在这里尽量的将南荒的木薯都给买过来,然后作为储备粮食之用。”
“伯爷,那样会不会不妥。这些木薯可是很容易变质的,一旦变质以后就全都浪费掉了。”
“如果是生储的话,确实储藏不了太久。虽然不是咱们自己种的,可是毕竟是用物资换来的,浪费了实在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