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强惊异于这些有范的学生,他又来了几次,见到每天都不是固定的,算下来几乎班里有13的学生都有上台讲题的经验。
初夏这个时候晨会基本不怎么到班了,只是在关键节点做些要求和布置,或者说引导。她已经学会把一些事情分下去,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早上也能多睡会懒觉了,张静有些担心,提醒她第一年带A班,如果成绩不够理想的话,可能以后都不会有机会了。
初夏想起自己高二那年,新毕业的生物老师任教,班级里很多同学听不懂,期中考的时候成绩都特别差。结果班长联合大家一起找校长申诉,罢课闹得很大。学校不得已给班级换了一位生物老师,虽然大家满意了。
但是那个新毕业的生物老师十年没得翻身,老耿最近还说起她。直等到三中换了校长,那个老师成绩慢慢好起来,最近才算有点起色。
学校就是这样,如果一开始没有打响第一炮,基本上很多年都会被压在基础年级,连高三都不允许上的。凡是一线教师都很清楚,不管你教多少年,没上过高三是没法形成系统性教学,从而有更大的提升。
高二是个分水岭,有人提升很快,有人则渐渐开始跟不上。李玉属于前者,贾明明则属于后者。十年前,高考还没沿袭旧路的时候,很多农村学生,大多家境不是很富裕的,只要肯吃苦,多花时间,最后都能保底考个二本。
但是这几年有了明显的区别,高考开始注重能力与探究,很多学的比较死的学生凭着那些死记硬背不再占优势。比如初夏听语文老师说,去年在阅卷的时候,阅卷在默写背诵这些郊区还能抗衡一下的基础题目掐分很紧,只要字写得不规整,或者连笔都要扣分。但是在阅读作文等体现能力的方面,则尺度很宽,且更偏向市区的学生,例如谈北京标志性建筑,你写故宫、卢沟桥、天坛……分数都不会太低,但是如果你写雁西湖、水库……对不起,必然地域性的分数差异马上就要显现出来了。
北京卷很多外地人看不起,认为太过简单,最后录取的分数太地。同为北京人的郊区人一样也是沉默悲哀,因为他们也只是游戏的参与者,而不是规则的制定者。
也因此,这两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城内的一些孩子成绩还是提升的比山区的孩子要更快一些,尤其是一些从小就比较重视教育的。
当然在榆阳,有一个不成文的说法。一中的家长都是本科毕业,三中家长至少是大专毕业,一附中的家长高中毕业就不错了,下面的就没得提了。
李玉刚刚好是小概率中的一员,父母都是早期的本科文化,从小很重视女儿的学习,同时还坚持报各种培训班提升女儿的课外素养。她最突出的就是英文,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在校外培训班学习,一口标准的伦敦音。每次英语老师的公开课,都要她作为主发言人。
李玉每次也从不让老师失望,不管是回答问题,还是带动大家一起讨论等,全英文对话交流十分精彩。
贾明明最羡慕也最嫉妒李玉的就是这一点,她英文很差,在山区小学初中毕业。英语老师是不知道哪一学科转来的,自己初中时候的老师,可能初一还在教语文,初二就改教数学了,最夸张的是体育老师可以改教英语。别说伦敦音了,能够把单词念出来就不错了。
她初二的时候任教多年的英语老师,被已经毕业的一位精神有问题的男生拿刀追到学校砍伤之后,很长时间都没有人教英语。初三没有办法,从外校借调了一位,也是没什么经验的年轻教师。这个时期,没有谁再到山区任教,能够下山区的基本都是一直坚守的老教师,或者有着崇高理想的年轻毕业生,可这样的又有几个呢?
很多年轻教师即使分配到山区,结婚生完孩子之后都想法设法调回城区。好赖孩子上学,老人生病啥的能抬脚就走照顾一下。山区不仅孩子的教育跟不上,待遇也低,还要起早贪黑的赶班车。
贾明明赶上了这一代,没有办法,英文的基础十分差。偏偏英文、语文这样的语言类科目是需要常年积累的,不是可以通过短期突击就能补上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