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的稍微犹豫了一下,愣了几秒后,还是点了点头,说道:
“也罢,李小郎君,你便与我一道去库房吧,也省了来回折腾……”
不多时,二人到了后院库房。
门上,挂着一把铁锁。
掌柜的不紧不慢地,从腰间取下了一大串钥匙,抽出其中最细长的那把钥匙,伸进锁里,轻轻一拧,便打开了。
李正一全程盯着钥匙看。
记住了钥匙的所有特征……
进了库房。
里面的字画,还真多。
掌柜的在库房里,翻翻找找,过了半晌,才找到了王勃的字画。
原来,此字画,被收在最靠里的一个书架,且放在最上面的一层。
因为最上面一层,实在太高。
掌柜的只好取来梯子……
好不容易把字画取了出来,二人小心翼翼地,把这两幅卷轴,轻轻平铺在门口处的桌案上。
借着刚刚好的阳光。
一看。
这卷轴乃是上下两卷。
卷轴内容,正是王勃十六岁那年,凭之闻名长安的《乾元殿颂》,无论是品相,还是书法,都绝对是上乘佳品。
掌柜的看着这字画,眼睛也不眨一下,嘴里喃喃自语道:
“原来,东家竟收藏了王勃的《乾元殿颂》!要是没记错的话,当时的王勃也才十五六岁吧,才气斐然,作出此赋,被先帝授朝散郎,成了朝廷最年轻的命官,可堪一夜之间,就闻名长安……”
“掌柜的,你很了解王勃?”
李正一有些好奇地问道。
“做我们字画行当生意的,对古往今来的名人字画,自然是要研究其来龙去脉,不然如何能与字画行家,聊上几句?”
掌柜的目光仍在卷轴上,不肯挪地儿,叹了口气,又小声道:
“说起王勃,我也是很仰慕他的才华,只是天妒英才,可惜了……”
又是一个欣赏王勃才华的。
倒是同道之人。
李正一暗自思忖着,随口附和道:
“是啊,天妒英才……”
掌柜的连连点头,道:
“可不是嘛?就在王勃因《乾元殿颂》扬名后不久,当时的沛王,便对他青眼有加,召他进府做了官。后来,据说是为了两只鸡,王勃就莫名其妙地被贬黜,消失了好几年……”
“掌柜的,你也知道王勃写的那篇《檄英王鸡文》?”
李正一插了句嘴。
“当然知道!大才子王勃因两只斗鸡,被贬出长安,你是不知,那时候,市井小巷无处不在传,可谓是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啊……说句托大的话,关于王勃的事,我能和你聊上一宿!”
掌柜的仍是俯身看卷轴,只瞥了李正一一眼,就自顾自地说道。
对于掌柜的所说之话,李正一丝毫不怀疑。
原因很简单。
他自己深有体会。
李正一这一趟穿越而来,阴错阳差得了个“大才子”之名,也不过短短数日,名声就传遍了整个洛城。
说不定。
洛城以外,也有人在传。
总而言之。
李正一的才子之名,不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至少,也是……妇孺皆知吧。
再者,此时的洛城,和王勃彼时之长安,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
百姓生活相对安定、富足。
俗话说得好: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然而,事实却是,一般情况下,人们在吃饱喝足没事干的时候,通常会乐于聊八卦。
这一点,自古至今,未曾改变。
就像是,如果哪一天,我们看到的热搜,全都是正经八百的重大消息,我相信,大家可能都会不自觉地,眉头一皱,心头一紧……
所以,大才子王勃当年之事,在长安,定是掀起了不小的八卦浪潮。
掌柜的知道得多些,不足为奇。
也难怪,哪怕王勃逝去一千多年,我们仍在背他的诗词歌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