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重有些不甘心,又花了三万积分抽了一次奖。
看到抽到的书,张重的心情很复杂,《变形记》很好,非常好,好得不得了,但不是他想要的。
他原想着趁热打铁,看能不能把三体后面两部抽到,但是结果让他很失望。
最关键的是,《变形记》这篇小说他费费脑子自己也能写出来,毕竟篇幅就那么点长。
“罢了,得之我幸。”
张重摇了摇头,既然趁热打不了铁,他也就没有继续再抽了。
不过他现在纠结的是,到底要不要把《三体》发出去。
不发出去吧,又不太甘心,但是发出去,以后要是抽不到后面两部,这么大坑,他感觉自己填不了。
想来想去,他决定还是把这两本书抄下来,等到以后再做打算。
之所以刚才抽到《三体》的时候他非常高兴,是因为这本书对中国的科幻读者们来说意义非凡。
这是中国第一次获得雨果奖的作品,也打开了中国跟世界的科幻小说通道,在中国,只要是喜欢看科幻小说的读者,就没有不知道这本小说的。
而在张重心里,这本小说绝对能够比肩那些在世界闻名的经典科幻小说。
有些人说《三体》之所以能够获得雨果奖,完全是因为写了特殊时期的事情,这完全是放屁。
张重觉得,如果刘慈欣不是个中国人,恐怕近代世界上的科幻小说大奖都能给他包圆了。
跟刘慈欣年纪相仿的科幻小说作家,还真的没有几个能跟他对打的。
刘慈欣的作品风格向来恢宏大气,《三体》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作品中的恢宏不仅仅是场面的恢宏,还有意境的恢宏。
有人说,刘慈欣的小说中展示了很多宇宙的科学之美,这种美学虽然基于科学,却也具有中国文化所追求的意境感,而且无论想象力如何恢宏,都可以落地与现实相结合,展现一种壮观的诡谲。
张重非常认同这个说法,同时也认为这是刘慈欣的小说所特有的东西。
在他的小说里面,不用那种极端宏大的场面,比如一发等离子炮毁灭多少星球,一只战舰有几光年长,光是一个黑暗森林法则就能让人如堕深渊,遥远地,却又切身地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和无穷。
在脑海中再次感受了一遍《三体》世界的诡谲,张重之前的纠结顿时一扫而空,去他大爷的,还考虑什么,还压什么压,直接发了完事。
迅速做出决定,张重把《变形记》先放在了一遍,开始认真誊写起《三体》来。
有人诟病刘慈欣的文笔差,张重却不这么认为,文笔这种东西有些玄乎,而且即便是大文学家,在研究文学的时候,也很少提到文笔这件事情。
在张重看来,刘慈欣的文笔绝对够用了,而且在某些方面的叙述还超乎常人的精彩,除了在人物的塑造上,有些随意之外,其他各方面都很好。
至于人物问题,张重不认为刘慈欣做不好,但是刘慈欣肯定知道,他要写的是什么,所以有所侧重。
文笔这种东西说来说去就是为了让读者共情,目的达到就行了。
比如他描写的恢宏场面,读者能感受到,那就证明他成功了,感受不到,那就证明失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