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小组的成员们也没想到到国画院这边来竟然有这样的待遇,吃着雪霁楼的点心,喝着上好的茶水,这样相互聊着天,比在食堂待着当然舒服多了。
休息了接近两个小时的时间,点心吃完了,茶也喝好了,何如初就领着国画院的学生们和老师们邀请油画院这边的人去参观。
参观的时候也是一片和谐。
“这事梁海老师的作品《群山》。”何如初介绍道。
“好画,群山看似相同,却用了不同的笔法,不同的墨法,表面上看似只有七座山,但是却让人生出这七座山之后还有千万大山的感觉。”
“虽然是群山图,但是这若隐若现的水面也让人心旷神怡。山水,山水,山不离水,水不离山,没有水之秀美,难显之壮丽。”
“这幅画是我的拙作《松间石上流》。”何如初又介绍道。
“妙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石之坚韧,水之柔美,尽在画中……”
可能是吃人嘴软,何如初这边每介绍完他们国画院的一幅作品,油画院这边的人肯定是大家赞赏,竭尽赞美之词。
当然,同为搞艺术的,就算是拍马屁也比普通人更加能够拍在点上。而且作品本身就值得赞美,所以他们也都是信手拈来。
张重时常到国画院来做客,对他们院里面的这些画自然是不陌生的,不过今天他不仅仅是看画的,还是来看油画院这边的表现的。
其实张重一直在关注胡亥和潘建峰,他挺想看看这两位比较有特点的人对国画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胡亥一直没有说话,表情也没什么特别的,看不出来什么。
而潘建峰则显得有些欲言又止,他似乎想要发表一些跟别人不太一样的意见,但是又有所顾虑。
吴子云说潘建峰年纪长了些,行事说话风格没变,这一点张重不太赞同。
虽然张重没有见过之前的潘建峰,但是听他们提了几次,大概也了解了潘建峰以前是什么风格。
至少现在他不像以前那样无所顾虑了,知道看别人眼色。
不过张重倒是挺想知道他到底想要说些什么,怎么看待国画。
按理说,相对于吴子云的超写实作品,潘建峰应该是更喜欢国画院这边的作品的。
虽然国画不像表现主义那样极其夸张地强调个人的主观情感和自我感受,甚至导致对客观形态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地处理。
但是国画也同样重于表现。
国画往往画得不太像,这就是表现。
虽然这样说有些不太贴切,但是国画确实有这方面的特性,山水画这种意象画且撇开不说,单说国画中很多人的人物像,往往出现夸张的表现手法。
比如胳膊特别长,手指弯的,面容弯曲等等。
真人肯定不可能长这样,不然生物科学家肯定得有意见。
所以张重觉得,潘建峰应该对国画有些认同感才对,至少要比其他流派的画作更有认同感。
只不过看他这个样子,或许张重的猜测是完全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