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嬷嬷都有儿有女,成了贾母庄子里的管事,逢年过节也会来府里拜见老太太。
“听老太太说,这里面有几位也是当年她一手调教过的,也算是懂规矩的,而且年龄正好合适。”
贾兰恍然,原来是老太太的人。
“老祖宗的人,自然是信得过的,鸳鸯姑娘且带几位过来容我考察一番。
不过鸳鸯姑娘,话说在前头,我不太喜欢那些喜欢嚼舌头的……”
鸳鸯点头应是:“兰哥儿放心,宁缺毋滥我也是晓得的。”
送走鸳鸯,与晴雯和龄官说了一番话,贾兰便又开始看起书来。
此时的他早已渡过了靠题海战术来应试的阶段,坊间那些《大题文府》、《小题文府》还有《策论渊海》之类的他都看完了。
其中确实有很多名家名篇,但自去年中举,贾兰就很少再看这些书。
李玄着曾说过,以贾兰的才学考上进士几乎不是问题,但要状元及第却不太容易。
老山长认为贾兰尚未真正形成自己的文风,虽然写出过不少好文章,但很多时候匠气过重,明显在模仿前人,雕刻的痕迹过重。
转眼又到了华灯初上的时分。
看着书案上摆着的《尚书》,贾兰浮想联翩。
这是他所治本经,来来去去翻了许多遍,今日再读,却另有一番体会。
首当其冲的就是《尧典》,这是《尚书》的首篇。
古人很讲究挈纲提领,首尾该贯,所谓千言万语,必有大体,必有要妙。
《论语》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突出了全篇以言晓人的风格。
《春秋》开篇“元年春王正月”尽显其微言大义,单单“王正月”三个字公羊、谷梁学派流传下来的注疏足足十几万字,要知道,《春秋》才一万多字。
那么《尚书》开头说了什么呢?
说了开天辟地。
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此后长编大论地阐述如何“历象日月星辰”:
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日永,星火……宵中,星虚……日短,星昴……
简单的用一句话解释就是过星象变化来判断季节更替。
然而就是这么一段,放在后代却是铁一样的证据,证实了华夏五千年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