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张照片被许寒手机之中一一翻过,一幕幕画面在许寒的眼前浮现。
如果刚才侯静是笼统地讲解了一下关于弄堂的初步印象,那么此时许寒看到的就是实实在在的情形。
第一张照片是小巷子背阴的地方,一点点阳光斜洒在里面。几名老人正坐在摇椅上面乘凉。
照片下方还被侯静贴心写上了几个小字:夏天乘凉风,冬天孵太阳。
在空调普及前,大部分住在弄堂里的人,一到大热天屋子里闷热呆不下去时,就会跑出去“乘风凉”。
男人们更是会赤膊到弄堂里或小马路的上街沿,或拿块铺板或拿把躺椅凳子,或坐或躺。
晚上直至深夜,昏暗的路灯下,一作堆一作堆横七竖八地享受自然风的凉爽。
虽然不雅,但生活状况使然。现在这样乘风凉的场景已经很少能见到了。
就算是有,也只是残存的老年人,惹不得用空调,这才到小巷子里面乘凉吧。
现在中海人一般把不愿加入其中商量事情的人,很委婉地劝其到一边“乘风凉”去。
一些中海方言,在许寒此时看来,却有着不一样的趣味性。
还别说,“孵”这个字十分形象,就像老母鸡孵蛋一样蹲坐着,浑身慵懒,气息里透露着一种舒坦。
上世纪20年代以后,在天气晴朗时,特别是冬天在没有寒风的日子里,居住在石库门里的人三三两两携了一把小座椅或小板凳,坐于弄堂口,在那里一边享受暖洋洋的日光一边闲聊,这就是孵太阳。
“孵太阳”现在仍然是中海话中的常用语,不过去其象而赋予新意,一般把无精打采不想干事的人,称作在“孵太阳”。
许寒这才明白为什么有时候会听见别人说什么孵太阳,原来这出处在这里啊。
接着又是好几张关于小巷子的照片,是镜头从下斜着往上的打出去的,感觉整个天空被剖开了两半,颇有一线天的感觉。
而这些照片,下方却写着既有中海方言的特色:螺蛳壳里做道场。
这就看不懂了,许寒只得百度百科,看看这句话又有什么趣味性。
借着百度百科,这才明白,其大意是说螺蛳壳分为三级,而道场也分为三级,所以有一定的相似性。螺蛳壳里做道场,意思是在狭小环境里井井有条做事情。这十分符合弄堂的生活习惯。
果然,有些小巷子里面虽然很小,但是经过了一定的排序和整理,给人感觉还是比较清爽。
接着又是几张斜面屋顶有窗子,朝外看天的照片,却是夜景,远处的高楼大厦,熠熠生辉,如同穷屌丝面对白富美。
因为白天的闷热,夜晚打开天窗,所以照片下方却是:打开天窗说亮话。
天窗即为三层阁的老虎天窗,天晴气爽的时候,住在里面的人会打开天窗晒晒太阳透透气,不然的话真像是住在一个大闷葫芦里。
中海人将它引用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譬如碰到什么问题,中海人讲究不必委婉而直截了当说清楚,以利于双方沟通,就像天窗一样打开才能透亮。
刚才都是一些外观的照片,接着就是有着阳台的内部房子图片,具有民国特色的建筑,在细节上面表现得十分具有自我特色。下方也罗列着一些“某民国大师居住过类似的地方”等字眼。
亭子间是弄堂里最差的一种居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