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天下震动。”
“十二月,朝臣奏请以安汉公庐为摄省,府为摄殿,第为摄宫。上曰,可。”
一些拼音代替的文字,王匡自动翻译。
直到公元六年的十二月年末,王匡前世的时空里,也没有出现关于东郡的丝毫事件记录。到是记载初春发生的一些事,与现实相差无几,那就证明了另一时空所发生之事的准确性。
他的记忆也没出错,他的记录也没错。
“不对,既然此人暗中反对王莽,不惜出动死士帮助刘崇,一定迹有可寻!此人定是在东郡很有能量和实力的人,即使未在大新建国前露出踪迹,在新末的反叛也一定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史册定有记载。”他陆续展开了其他几页。
分别是公元六年后的几个年份。
王匡嘴中忽的传出一声轻咦。
那是下一年份,公元七年的记载。
“公元七年九月,东郡太守翟义于都试之日,拥立了严乡侯刘信为天子,自号大司马、柱天大将军。发檄文告知于天下,言王莽毒死汉平帝刘衎,欲取大汉而代之。聚众十万,涌向长安,王莽一时惶恐不已,携带孺子婴,于宗庙祷告,着《太浩》以安天下民心。
十一月,翟义大败。莽掘之祖坟,灭三族。”
东郡太守翟义!
现在看来,此人的嫌疑最大。
自号大司马,大将军,可不正是王莽的翻版?
换汤不换药,翟义明面上为了兴汉室,还不是想要挟天子以令诸侯?
王匡现在已有九成的把握确定,长安刘崇袭杀,此人功不可没。对方做的很隐秘,提供了箭羽还有死士。刘崇被捕,那翟义想来早已把尾巴摘得干净,甚至于刘崇都没有直接联系过。
放过他?
王匡当然不会。
“翟义!”他咬了咬牙,此人既为东郡太守,想来保卫森严,刺杀的成功性太低。
只有凭借翟义反叛这条线索挖下去,凭借父亲的王莽力量,将之清除干净,庄子恰好是做情报,不信狐狸露不出尾巴。
“心到不小,还想效仿曹操?可惜曹孟德尚未出生,否则你俩,说不定能一较高下!”重新把翟义的信息过了一遍,王匡摇了摇头。
他随之出门,找来了闵泽,面授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