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圆地方。
这在大新的每个人脑中都是常识。
乃是《易经》对于天地的解读,而《易经》作为百经之首,个中思想亦是融合其他书籍,如《孙子兵法》,《尚书》等诸多名册内的。
若某一天,有个人忽然告诉你,脚下的世界,是个圆的。
说此话的人,恐怕会第一时间被当成一个疯子?
与古人的“代沟”,王匡一直很清楚,他也没有幻想眼前的父亲,大新皇帝脱离掉“俗人”这个范畴。
毕竟,父亲王莽不是真正的穿越者,他才是穿越者。
室内,对于父亲严肃的眼神,王匡没有畏惧,他满是从容的答道:“父皇息怒,儿子初闻此言也是深感荒谬。
但见了那梦中之物,还有南下大洋商贾的记录后,发现这种前人的想法并不完善。
父皇请看,自我大新南下,通过南海之地,再往左去……
其中有不少空白之地,乃是商贾尚未探索之处,只待某日,探索完成,便可验证这天地为圆的说法是否正确。”
一路灌输关于全球地理的知识,见父亲的神情松懈下来,王匡的心才落了下来。
“此事,你可曾告知他人?”王莽看了眼一旁侍奉的仲越,又望向了六子。
“儿子梦见后,结合得到的地名路线,一人做之,便匆匆入宫见以父皇。”王匡道。
王莽略作沉吟,吩咐道:“你且记得,此中‘大逆不道’之言,未判断其真假时,以后不要再告诉他人。”
王匡称是。
“至于方才你所言的大洋之事,可有策略?个中收益巨大,朕从阿福那里早已得知,可还能得到更多收益?”王莽又问起了大洋之事。
相比于那所谓的“脚下之地乃是圆的”之“无稽之谈”,他更看重的是海洋上尚未开发出来的收益。
因为他很缺钱,即使有了大新商号的收益,他依然是缺钱的。
作为大新皇帝,为何如此缺钱,除了明面上许多朝臣都知道的原因外,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便是王莽准备讨伐匈奴,还有自他继位之后,有些不太老实的鲜卑之人。
打仗不光要人,还要钱粮,这也是王莽作为一国之主,这段时间为何如此注重“敛财”的根本因素。
若大新商号通过海外之地,能够源源不断的给他提供更多的钱粮,那讨伐匈奴等外族之事,就可以更早的提上日程,也不知道在朝中处处被动。
王匡亦是猜到,其实从父亲上次言那匈奴之事后,他就察觉到了……
“如儿子先前之言,朝野上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管理海外商贸的机构,除了大新商号外,亦是可以给更多的商贾大开方便之门,不过每次出入海,都必须向朝廷的管辖部门交出一部分费用。
而我大新之管理海外商贸的机构,则有义务保护海外,我大新人的生命安危。
为此,儿子还请父皇应许,筹建大新水师,同时设立市舶司,并由市舶司使管辖商贸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