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匡假装惊讶道:“可是陶校尉当面?啊!瞧本王这记性,数年不见,本王应称呼一声陶大尉了!”
“末将也未想到,会在此时此地于大王相见。”
“勿要见外,时值叛贼李守城谋反,本王还要多谢大尉于当日出手……”
王匡脸上充满了重逢的喜悦,顺势将陶延与他在渔阳郡的交际讲于同行的郡寺官吏,表现的很是坦荡。
陆青不知道王匡和陶延还有这么一层关系,眼睛下意识的眯了起来。且多年从吏的直觉告诉他,里面不像表面那么简单。
眼皮突然狠狠的跳了两下,陆青揉了揉眼睛,目光又重新回到了面前,正对面的一位校尉向他摇了摇头,他那踌躇的心才勉强安静下来。
一直陪伴左右的主簿燕晾将几人的表情尽收眼底,心中却是带着看戏的角度,暗自冷笑。
本土的官吏,常安来的南巡使,现在再加上手握重兵的大尉。
郁林,乃至于整个交州的水,越来越浑浊了。
不知这位兴武王,会如何出手?
昨日之宴,燕晾也去了,林刚的小动作自是瞒不过他的那双慧眼。
转念想到常安未央宫来的密信,燕晾打定主意,待到关键时候,还是要帮上一帮的。
深耕郁林五年之久,他在郁林也积累了自己的人脉和势力,并慢慢被郁林的本土势力接受。
却没人知道,他燕晾自皇帝于前汉担任大司马,即是其幕僚,而后转战于齐郡千乘县担任县令。元始五年春,得同乡人,时任交州刺史的安德举荐,迁至郁林郡任主簿。
这段时间里,一直与常安,尤其是皇帝王莽保持着联系。郁林、苍梧……整个交州的情报,每个数月都会通过绣衣使的渠道,向其汇报。
尤其自始建国元年,皇帝完全接手大新商号,设立市舶司,谋得不少海贸利润的同时,一箱箱从海外开采的黄金被运往常安后,这种汇报更加频繁了。
因为重视。
深知许多内情的燕晾还知道,皇帝怀揣着雄心壮志,从担任大司马开始,即对外族不加看重,意图荡平周边的胡人和羌人。暗派绣衣使调查这么多年,新朝已立,又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期,对胡作战不远矣!
而事到如今,皇帝的目光已不再局限于陆上,又开始注重能带来无数财富的海外之地。只怕边境之事彻底平定,下一步即是这辽阔的大海……
宫里那位的目光之所以变得开阔,离不开眼前这位兴武王的“蛊惑”,兴武王的野心比之父有过之而无不及。
开拓海贸,随之改革币制,其之视野,不仅局限内陆的财富,还有海外的财富。这才是真正的聚域外之财,于大新,使大新国富,民富。
谁敢说他简单?
何况,有了皇帝的嘱托,现在加上他这么一个内应。
那些想要阻止其按照皇帝命令,亲自监督实行王田令的交州本地官吏和富户们,怕是要小心,否则下一刻就会大意失交州,身首分家。
所谓旁观者清,燕晾对此看的很明白,却没有丝毫提醒的打算。
轰隆一声,前方戍卒忽然响起的原地踏步声,将走神的燕晾拉了回来。
大都试,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