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人类从自然界中逐渐总结出来的规律,完美的应用于古今。
处在南方之地的交州同样适用。
秋风吹过,带走的除了树梢枝头的枯叶,还有农田里成熟玉米苞的香味。
世界是不断变化的,王匡从常安临危受命,先来到郁林,而后于交州为棋盘,下了一把很大的棋局,恰好过去了一年。
一年的时间,交州九郡每天都有新的变化。
从惩治贪官污吏,到打击恶霸以均田地。从改革九郡吏治,到向百姓交互优良种子。从开发工坊潜力,形成农工一体化,到开拓海贸……
百姓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变化,不光是律令政策,还有实实在在的粮食工钱之类。
“好秋光啊,今岁算是个丰收年!”看着田间山里忙碌的农人,文重满脸欣慰道。
昔日在常安求学的少年们,经过岁月的磨砺,一个个都长大成为成熟的青年人。
受王匡的举荐,他与万修两人从原职位辞职后,进而担任的乃是两郡的功曹。除了朝廷任命下来的大尹外,功曹可谓是郡中权利最巅峰的人物,主管郡内一切事物。
十月前的官吏调动中,若非年龄限制,王匡都有打算将二人安排在大尹的位置上。毕竟从能力上面来看,两人担任一地大尹是绰绰有余。
只是因为要注重朝廷的脸面,尤其是未央宫中那位的想法,王匡接受了田仁的建议,各地主吏依然由朝廷安排,但功曹,督邮等主要官吏,还是由他直接任免。
至于会不会有人在背后煽风点火?作为南巡使,加上地方郡兵边军的支持,他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气魄。
官吏方面,今年常安的大春试,还有交州在夏秋交接时举行的郡试,使得底层其他官吏得到有力补充。
换句话说,交州的官场总体已不缺人,各部门能够正常运转。
深秋来临,文万几人相聚在交趾郡内一个叫做宁平的小县城内,商讨着正在进行的收获事宜,旁边还有一群从常安远道而来的农学士子。
距离他们不远处就是水稻试验田,内里的稻谷算是今年的第二季成熟。包括交趾郡和九真郡在内的交州多处,除了在山地高处推广玉米和土豆外,一些地势低洼,气候适宜之地,按照州牧府给各地农监下达的律令条数,继续种植水稻。
在进行田地整合,农监讲解指导后,水稻的种植愈加有技术有规范,很多郡县都有决心今年的粮食总产量翻番。
作为政令的受益者,宁平是交趾郡中表现最突出,也是环境最优越的一地。
“我们九真是个烂摊子,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才勉强收拾干净,不过算是借了兴武王的春风,今岁的粮食问题算是缓解了,各地的农户欢喜的同时,岁末的赋税亦是没有问题。
与交趾相比,还是差远了。”
万修同样心生感慨,接着讲目光注视在旁边的中年男士脸上,徐徐开口道:“我等还等着纪兄等人研讨出更加高产的稻子,过不了几年,只怕会再次翻番。
万某替交州的百姓谢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