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西域大捷,三国正式递交国书的那一刻,王莽足足高兴了一休没睡,第二日便由三公起草文书,向天下百姓宣布了这个大事。
短短数日之内,无数歌功颂德的奏书便放慢了案几,皇帝王莽在天下的声望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连带着王匡征服西域的名声也传了出去,被人称为“张公第二”,张公,即为张骞,张骞出使西域的事迹,普通人早已通晓。还有表现优异的邓禹和李信,更是被称之为“西域双杰”。
其实真实的影响还不止如此,西羌在西域消息传来之时,便又派使者进贡,又向皇帝表了一番忠心。原因很简单,他们内部的许多人很担心,大新国携大势,先后平定北漠,西域,下面会不会是他们西羌?
而一些南洋小国,或从陆路,由身毒得知了新国的强盛,或由海贸,那些行走的商贾口中知晓了新军的英勇,瞬间都变得很乐意于新人做生意之时,还有不少人充满了对新国的向往。一些王公贵族纷纷乘坐海船,来到这个强盛的国度,一探究竟。
午时将至。
城中央的人,越聚越多。
“大新威武!”
蓝氏城的城中一座凉棚下,数十个汉人士子正坐在一起,喝着凉水,看重数十丈开往的缔约之所,边感叹着。
他们本是太学中的普通士子,得闻朝廷将于蓝氏城正式接受塞外三国的纳入,又恰逢太学的寒衣假,故而结伴来到了此地,想要一睹盛况。
“君然以为如何?我大新国威比之前汉,是不是更加强盛?世人多愚昧,近些年来,言之陛下代汉乃是错误之举,我看不然也!”其中一青年吧唧着嘴道。
走过路过,青年几人在西域之地感受到西域人对新人发自内心的尊重,这便是大新强大的好处。
那位被呼做“君然”的男子,原名岑彭,他笑着点了点头:“子清都这么说了,我还能说什么。但域外我国虽强悍,可与国内,皇帝的一些做法就有些欠妥了。长此下去,再有着这么大的疆域,只怕会陷入苦果的循环之中。”
“君然是说那依旧苛刻的地制改革?”有一人道。
“正是,于边郡还好,毕竟有兴武王的例子在前面,可以模仿之,但到了一些地方势力根深之地,就显得有些弄巧成拙了。所以,我才支持逯公上次上奏的那样,‘边郡为主,内郡为辅’的方法。”一聊到了持续数年的王田地制改革,一向以学识渊博着称的岑彭就显得有些忧心忡忡。
前方传来哄闹声,旁边的太学同伴拍了拍岑彭的胳膊,指向临近的人马:“好了,不说此事了,快看正主来了。
走于最前面的外侧那位,应是那位邓小将军了,与君然正巧是乡党,同住于南阳新野。
中央的那位和我等差不多年纪的,应当是当朝皇帝之子,大新平西大将军兴武王王匡了!”
“原来那就是兴武王!岑某也是第一次见到,果然是人中龙凤!”岑彭叹道。
和逯并,还有康居现任国王多拉林,大月氏国王昆莫等人同行登台的王匡,并未注意到台下一人正目露崇敬的望向自己。
这一人,正是历史上与冯异齐名的着名东汉中兴名将,岑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