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名士,都是每个时代的主角。
名将可以驰骋沙场,助谋主逐鹿天下,开疆辟土。
名士能指点江山,助谋主治理内政,繁荣民生。
此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凭着双手打下来的名望,凭着双手做出来的名声,王匡当前不缺它们,缺的是上述两者中的名将名士,缺的是可用之人。
他现在,就像一直钓鱼的人,所垂钓的正是这群有思想有目标,且又志同道合的“道友”。一起让他们生活着的土地变得繁荣富强,百姓安居乐业。
毫无意义,这次西域之行,又让他“垂钓”到了一个,还是“愿者上钩”的那种。
至于像许多人操心的那样,做不做储君,或者做不做皇帝并不重要。当时代需要的时候,他自会站出来。
目光不能之局限即将踏上的路,他的根一直都在大新内。
三年的时间匆匆而去,西域发生了很多事,作为大新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常安城同样发生了很多事。
一处处只有王家庄子的少年打听而汇聚来的惊涛骇浪,正在不断的击打着这座庞大的城池,也在不断挑衅着皇帝最后的底线。
有了刘氏外戚支持的太子,聚团保暖的朝臣,皇帝,三者形成了很是稳定的三角势力,相互制约,相互共存。
只是在王匡知道的几次朝会中,不断有人在幕后者的指示下,反对并批评皇帝的政治策略,少部分的是为了国朝大计,大部分的只是为了个人私利。
还有近年来,朝政繁杂,公事繁多,势必躬亲,任何事情都想插上一脚的皇帝王莽疾症日积月累,他再次病倒了。
“皇帝病三日,昏迷不醒。”这是王匡正在准备从蓝氏城出发的前一日,收到宋山传来的加急奏报。
令无数人纠结的明天和意外哪个向来临的问题,也摆在了他的面前。
这一次,当然是意外先来临。
时间是有滞后性,这种信息的滞后,在信息不发达的大新被急剧的放大。
即使是王家庄子内部及其迅速的信鸽和人马联合邮递方式,这则消息传到王匡手里的时候,已距离常安发生之事过去了两天半。
两天半,足以发生许多难以估量的大事。
王匡当即向常安发出指示,一面要注意未央宫动向,一面开始让孙婉待家眷离开,皆避暑之名,去往兴武。同时,他还向宋山秘密下令,情形万不得已之事,如皇帝可能一病不醒时,想办法在他回来之前,保证宫里母亲增氏的安全,使其可以随时安全的撤离皇宫。
有理由相信,若真的父亲王莽去了,太子第一个要做的,就是卸掉他手里的所有权利,并置之于死地,这是综合王家庄子这些年来关于太子府的情报渗透做出的判断。
连带之下,与他王匡相关联者,如岳翁孙建,萧氏等。
到那时,一直积压着怨气的天下豪强,只怕也会揭竿而起,新朝乱世或是会提前数年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