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二世元丰元年九月十七日,经过半年航行的王匡等人终于趁着夜色顺利抵达合浦郡徐闻县境内。
中秋上旬,大新大部分地区的天气都已转寒,但靠近沿海的合浦郡多地,依然处于连绵的炎热之中。
兴武王出使西域近四年,离开大新也有四年,而离开交州则是有七年之久。
七年之内,凭着强有力的地方行政体系,外有七年前兴武王对于豪强和贪官污吏的肃清行动,交州全部郡县可谓是焕然一新。
百姓家中皆有良田,皆有粮食,饿不死不说,还比之前吃得饱,吃得好。家家户户或种田,或开办工坊和渔坊,或下南洋淘金……
人均财富数年来,翻了近十番。且交州每年向朝廷上缴的赋税由数年前的倒数,已是变成了前三。
试问,是谁的功劳?
是他,是当朝兴武王,先皇之子王匡,当年顶着大压力,以一己之力硬扞交州豪族,硬生生的从豪族手里夺出肉来,供养于他们。
是他,是那位曾经年少的为农吏,那位智勇双全,为大新有开疆辟土之功的小霸王把那恶吏齐齐处斩,还交州一片清明,使之沉冤昭雪。
……
百姓亦是最为朴实的,他们从未忘却过自己的大恩人。
“兴武王自南洋返回,将于明日归于徐闻。”
当这则消息传出的时候,人们沸腾了。
尤其是处在合浦郡徐闻县周边的人马,趁夜色拖家带口的去往徐闻南岸的码头。近年来,根据徐闻县的统一规划,往来的船只都会停靠于此。
经由前来接去接应的官吏确认,兴武王最终停靠的地点,也正是这座叫“月牙湾”的码头。
夜半之时,月牙湾就处于绝对的灯火之中,四处的火把光亮照的此地如同白昼,喧闹的人群给人一种身处繁华闹市的错觉。
“小志,你也来了,怎么还带着小娘子和家里孩子?”一中年男人骑着一头毛驴,挤在人群之中,看到一熟人后,连忙招手问话道。
那叫小志的青年则是拉着一辆牛车,牛车上坐着一对母子,内部还铺着厚厚的一层稻草。
听闻耳畔声音后,叫小志的男子转过了头,嘿嘿一笑就露出了两个大门牙:“瞧周叔父您说的,当年我们一家老小差点饿死,不是大王当年打了那户豪强,并监督官吏给我们发田发粮,不光是我,只怕这娘俩也早都饿死了。
今次恩人回来了,还正好停留于咱们徐闻,哪能不来接接呢!
且那兴武王之子,还正是咱徐闻的徐闻侯,大王回来,犹如回娘家一样,是咱的家人。
嘿嘿,两方面算下来,于情于理,都应该来的。
周叔父你不也拖着伤病来了吗?”
中年人牵着小毛驴终于是挤了过来,和车中的少妇人见礼后,与青年小志笑着聊天道:“小志你这话说的在理,是叔父问的鲁莽了。若非家中老父年过九旬,实在经不起奔波,我将他背也要背过来看看大恩人。
临别前呐,老父还让我仔细看看大王长得什么样子,回去了好和他说道说道。
唉,咱们徐闻人,包括所有的交州百姓都念着大王的好。
听说朝廷换了皇帝,其实在你我的心里,大王一直是咱交州的皇帝!”
四周有人听到了老周的最后一句话,纷纷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