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第五大满贯”应该是迈阿密,毕竟“阳光双冠”的地位、规模、阵容等等,在全年巡回赛里都是一枝独秀。
然而,伴随着时间推进,迈阿密和印第安维尔斯两站赛事,却渐渐走出不同的发展曲线,改变了格局。
迈阿密的发展全面滞后,场面破旧、规模停滞、设备久久没有更新,慢慢显露出疲态,加勒比海风正在侵蚀这座慢慢悠悠的城市,连带着赛事的发展也放慢脚步;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印第安维尔斯:
全面发展,与时俱进,不仅积极拉动赞助资金,而且整个规划非常清晰也非常全面。
四个不同级别的大中型“看台球场”,所有比赛场地全部设置鹰眼系统,设备和服务持续不断地更新,足以和四大满贯近年来场地更新最舍得花钱的澳网相媲美。
也正是因为如此,印第安维尔斯后来居上,渐渐取代迈阿密的地位,前几年开始,“第五大满贯”的称呼就已经悄然发生转移,并且最后真正落在了印第安维尔斯的头上——
2014年,印第安维尔斯首次赢得atp年度最佳巡回赛的头衔。
在那之后,这一头衔就再也没有旁落,一直到高文所熟知的历史尽头也不曾易主,再次证明这项赛事的出众。
除此之外,还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赛事奖金。
和迪拜在五百级别赛事里的一枝独秀一样,印第安维尔斯和迈阿密在大师赛级别里也是一骑绝尘。
全年,atp一共九站大师赛,北美地区就占据四个席位,分别是印第安维尔斯、迈阿密、辛辛那提和加拿大。
以2015年为例。
辛辛那提的赛事总奖金是四百五十万美元,加拿大的赛事总奖金是四百万美元;而同样的赛事总奖金数字上,迈阿密是六百三十万美元,印第安维尔斯则是七百一十万美元。
简单来说,哪怕只是首轮出局,赛事的奖金也有着明显差距。
纵览全年四大满贯之外的所有赛事,印第安维尔斯的赛事总奖金高居榜首。
也就是说,全年九站大师赛的积分,全部都是一样的,冠军一千分、亚军六百分,但赛事奖金却对比明显。
那么,参赛意向的变化,也就可以预见了。
所以,无论是高排名球员,还是低排名球员,全部都将“阳光双冠”列为第一个季度必须参加的比赛。
2017年,印第安维尔斯的赛事签表出现过一次真正的死亡分区:
4/4区,费德勒、纳达尔、德约科维奇、德尔波特罗、小兹维列夫、克耶高斯,六位球员全部进入同一分区。
如此签表,即使在大满贯赛场也很难很难看到,但是,印第安维尔斯出现了,确实是难得一见的景象。
那么,那一年最后是谁脱颖而出呢?
费德勒击败纳达尔、克耶高斯击败德约科维奇,会师八强;然后克耶高斯退赛,保送费德勒进入四强。
以逸待劳的瑞士天王,后续表现出色,再连赢两场,登顶冠军。
当然,另外还有一个额外加分点:
比赛氛围。
和墨尔本一样,印第安维尔斯被誉为“网球天堂”,最大原因就是来自观众的热情和疯狂。
每年赛事举办期间,北美大陆各地的观众们就如同参加科切拉音乐节一般,蜂拥而至,加入这场狂欢。
“第五大满贯”,方方面面全部都能够对标大满贯,从人气到待遇,基本就是大满贯水准,这也直接证明了印第安维尔斯目前在巡回赛里的地位——
也许,迈阿密依旧拒绝承认这一头衔的易主,但事实胜于雄辩,印第安维尔斯已经赢得了属于自己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