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吩咐那十名工匠按照竹筒的口子大小,配套做上盖儿,盖儿中心留有一个小孔。外观没有要求,只要能啮合住竹筒保证密封『性』能良好。
莞尔,又让李恪、李泰、李贞三人先各取来三斤硝石、硫磺、木炭。按照2:3:1比例混合一起,共计九份。
李承乾自己则趴在梨花案上书写起了试验步骤和记录数据的表格。
“刷”一张宣纸丢在了地上......
“刷”又一张宣纸丢在了地上......
不一会儿李承乾脚底下约莫数十张纸团,李承乾左思右想,每次试验步骤写到中间,就发现有漏洞,不是疏忽一些关键元素,就是试验难度较高。
李承乾按了按自己的太阳『穴』,回想自己以前学生时代,老师是怎么教自己做实验的。
半盏茶后,李承乾心里一颤,有了,物理不经常提到一个方法“控制变量法”么,就这么办。
思路对了,李承乾奋笔疾书,洋洋洒洒写了整整八张。而后又绘制了若干统计数据的表格。
此时李恪、李泰、李贞三人将硝石、硫磺、木炭按比例混合好了九份,围聚在李承乾身边。
李承乾让李恪等人各拿起三份混合物放在池子旁,而后又将记录数据的表格发给众人。
李恪拿到的宣纸抬头书写到:“硝石、硫磺量不变,改变木炭的分量。”
李泰拿到的宣纸抬头书写到:“硝石、木炭量不变,改变硫磺的分量。”
李贞拿到的宣纸抬头书写到:“木炭、硫磺量不变,改变硝石的分量。”
李承乾见众人都拿到了表格后便对着李恪问道:“小恪,你现在手里的三份混合物都是按照2:3:1混合的么?”
李恪看了看手中用宣纸包好的混合物,随即点点头。
“小恪,你将其余两份分别多加一份木炭,多加两份木炭。青雀、小贞,你们两个也照着宣纸上的说明,将对应的硫磺和硝石多加一份和两份。”
片刻后,李承乾站在池子旁,将李恪的三份混合物一一摆放下来,中间尚有间隔。又从梨花木桌子上拿来一个火折子对着众人说道:“武尚书、小恪、青雀、小贞,等下你们仔细观察,哪一份烧的最旺,火苗最大,记录下来。”
“呼啦”三堆火苗熊熊烧起,青『色』的烟雾云腾而上,众人被呛的大声咳嗽。靠左边的火苗最旺,不一会儿就较其他两处率先熄灭。显然其他两个原料同等下,左边的配方最为合适,于是李承乾吩咐李恪好生记下。
以此类推,循环『操』作,最终李承乾确定了最后的配比方案3:4:1。
既然火『药』的原料比例确定了,那么下面就开始做引线了。
李承乾将长纸条的一端固定,纸展开,用一根铁棍沾上硝粉,手一抖,铁棍上的硝粉就会落在纸上形成一长条,手一搓,一根引线就出来了,这样的引线还是散的,于是用手沾上湿米浆,手在引线上一捋,引线沾了米浆就不会散了,然后把引线一根根地放在阳光下面晾晒。
话分两头,那十个木匠,倒也手快,这段时间已经做了四十多只竹筒盖儿,旋即,李承乾又吩咐众人按照适才确定的比例配置四十份火『药』。
所有的材料准备就绪,李承乾撸起袖子,开始制造起来,先将火『药』倒入竹筒内,又放置约二十颗小铁珠。最后扣上盖儿,『插』入引线,李承乾不放心密封『性』能,又在缝隙处涂满米浆。
众人也参照着李承乾的步骤,动手制作,一时间整个火器司,鸦雀无声,大家都在各自忙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