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总是不经意间向自己教授一些东西,譬如这句“只要有七八成的模样,便可为之一搏”,李承乾哪里不知富贵险中求的道理,只是他横跨千年,算得上初来乍到,并不深解大唐人文风化,他不知道自己想的法子是否与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吻合。
“阿爹,有道是大隐隐于世,高手藏匿民间,乾儿是想在整个大唐开展一次选拔考试,类似于科举考试那般,将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才挑选出来,这样恐能解决目前科技院的燃眉之急。”
闻言,李世民不自觉的『摸』着下巴,来回踱步,踌躇半刻后,询道:“乾儿,此事怕不妥耶,民间哪有那样的人才,能造出震天雷,能造出活字印刷术?”
李承乾回道:“阿爹,你忘了马全康?你忘了王家两兄弟?其实这些人在各自的领域比那些儒生经验丰富的多,且能识字,只要加以引导,假以时日必定能成为大唐科技院的中流砥柱。”
马全康此人李世民是知晓的,廉价纸的问世,此人功不可没。至于王家两兄弟,他也听闻李承乾谈起过,这兄弟二人对于印刷术亦有不可抹煞的功勋,如此说来,民间真匿有若渴之才?
李承乾从未小觑过古人的智慧,要知道华夏五千年历史中,其中有四千多年科技文化一直领先于世界,直到明清才逐渐没落。为何五千年科技文化的积累抵不过西方的一场文艺复兴?在李承乾看来,汉人颖悟绝伦是不争的事实,历史长河中不乏祖冲之、张衡、沈括之辈,数千年累积的底蕴抵不过西方数百年的发展,究其原因之一便是汉人在科技文化上面缺乏系统的梳理,简而言之,各搞各的,少有联系,缺乏一套完整的系统,很难流传于后世。
这是历史的遗憾,亦是历史的无奈,不过如今自己竟活生生的站在甘『露』殿外,那麽这份遗憾还能让它长存麽?大唐科技院便是消灭此间遗憾的第一步,李承乾如是所想。
李世民是一个走一步看十步的帝王,李承乾所述的法子确实可行,只不过心中尚有一丝疑『惑』,若是不解决,他寝食难安,“乾儿,我大唐幅员辽阔,疆域甚广。若是像科举考试那般替大唐科技院选拔人才,怎么保证让天下有学之士得到此讯息呢?”
李承乾不解道:“那科举考试又是如何向天下人传开的呢?”
李世民解释道:“科技考试自前隋至贞观已有数十年,早已深入民心,天下人皆知晓此事,并且参加科考的大多数乃是世家子弟,他们消息向来灵通,可能告示还未贴至他们家乡,他们便早已从朝中大臣的耳中得知此事。而你所说的科技院选拔考试就不一样了,颇为急促唐突,并且所选之人大多数乃是山野之士,即便张贴告示,也很难让天下隐士所熟知。”
李承乾轻飘飘道:“那就在整个城内多贴些告示便是,广撒网,多捞鱼,即便是山野村夫也需要去县上兑换柴火吧?总会见着的!”
一声入耳,李世民赏了一个李承乾暴栗,气笑道:“你当朝廷的告示是什麽?如同田里的稻草一般?这各地各府的告示都是印有公章的,岂可随意『乱』贴?”
虽然李世民下手并不重,但李承乾还是习惯『性』的『揉』了『揉』脑门道:“既然阿爹不愿随意张贴告示,那创建报刊总行了吧?”
“何谓报刊?”
李承乾解释道:“阿爹,如今各地的廉价造纸作坊不已经建成了麽,并且活字印刷术的问世加大了印刷量。如此一来,朝廷可以创办一个专门的机构,在廉价纸上印刷一些朝廷欲告知天下百姓的政策,此物乾儿暂且称之为报刊。报刊不同于官府文件,属于供民众娱乐的一种文化,一张报刊可贩卖一文钱,收回成本。报刊具体内容则是由阿爹或者尚书省自行商榷,譬如向天下人告知大唐科技院选拔一事,报刊新奇廉价,必能吸引百姓的目光,到那时何愁消息不畅通?”
李承乾瞧了一眼老爷子,轻轻一笑,继续道:“当然阿爹也可以在报刊上写点别的东西,譬如朝廷这些年取得的成绩,各县各乡百姓对大唐的拥戴,生活富裕等,褒扬大唐的发展和国策,抨击外夷的腐朽暴『乱』之处,总之让大唐百姓足不出门便能了解天下大事,看清形势,开发民智,同时也主导了百姓的思想,紧紧围绕在我李唐的政策之下。若是阿爹胆子再大一点,也可以在报刊上谈谈对世家阀门的看法咯!”
李世民听后目光陡然一亮,这报刊也太狠了,所谓众口能铄金,谣言能压死人,如果朝廷督办报刊,则完全牢牢束缚住百姓的思想,朝廷让他们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还仅仅只是提笔撰书的小事,统一全民思想,太高明了。
李世民愈听愈兴奋,只是听到李承乾最后一句话,画风骤变,半闭的眼睛突然睁开,又赏了李承乾一个暴栗,这次下手很重,怒斥道:“你这小子倒会打趣为父了?”
“难道阿爹对世家阀门没有丝毫怨言?”
李世民瞧了一眼朝自己挤眉弄眼的李承乾,轻笑道:“乾儿,世家阀门根深蒂固,此事不急于一时!”
李承乾也没打算现在就对世家阀门动手,毕竟寒门尚未崛起,适才之言只是心中一丝恶趣使然,没想到竟满满吃了老爷子的一个暴栗,委实嘴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