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人从商源远流长,晋南更被誉为“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赞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隋末唐初又出现了漳州、太谷、平定、大同等新兴商业乡镇。老李家起兵太原,定太原为北都,跨汾河两岸,商业尤显繁荣,可谓是:“朗朗闻街鼓,晨起似朝时。”
“晋商?”魏征狐疑的看了看李承乾,询道:“高明可知此人?”
“小侄也不知此人”李承乾轻轻摇头,心忖道,恐怕魏征认为这晋商乃出自于东宫,硝石制冰起初便是由东宫流于民间,加之大唐征讨龟兹的真实缘由,寥寥几人知晓,而自己恰又是其中一员,如此一来,倒也不怪魏征怀疑自己。
“如此甚好”见李承乾一口否决,魏征倏然松了口气,遂之夹起一粒花生米送于口中,淡淡道:“高明你且要记住,庇护婢女亦或是偶尔的唐突宫规,这些事儿或不乏引来他人的一顿口舌,但终究是小事儿,对你无伤,充其量只是挠痒痒罢了。然有些事你可半点碰不得,若是走岔了道,不说他人,即便是老夫亦不饶你。”
李承乾很感激的看了一眼魏征,虽然最后一句话带有丝丝的警告,然若是不交心,人家何须浪费口舌。李承乾自认为不是傻子,处在东宫之位,只要安安分分,何人敢来捋老虎须?自己不会犯傻的如同历史上的李承乾那般作死造反。那个位置诚然令人心动,他也不敢保证自己对那个位置并无半点杂心,可相较于那个冰冷的位置他更加敬重文治武功的老爷子,更加喜欢兄友弟恭的亲情,更加希望大唐乃是一完完整整的帝国,而不是因为自己的缕缕贪念,将所有的美好毁于一旦。
前世他是一位军人,有着对强者天然的尊敬,有着对国家从灵魂深处的热衷。故而当年他毫不犹豫的替李世民挡了一箭,故而入唐至今,他一刻也没闲着为大唐的鼎盛添砖添瓦。
何也?民族之恨也!
一个人被杀了,那是一场悲剧;可是千百万人被杀了,则仅仅只是一串冰冷的数字。后世人读前朝史,五味杂陈,往昔异族入主中原如白驹过隙,当年惨绝人寰的场景仅仅留给后人八个大字,“嘉定三屠,扬州十日。”
这八个字乃是由多少手足多少同胞用他们羸弱的身躯,疮痍的白骨所书写下来。罄竹难书之恨,然史书却仅仅寥寥数笔带过,告诉后人那些年只是死了不少人而已。
在李承乾看来,人皆有私欲,安平之世,可能为了一枚鸡蛋而与邻居发生口舌。然『乱』世之中亦有人挺身而出,当年满清入关,烧杀抢夺,曾有这样的一群山贼,他们以打劫过往的商贾谋生,尤在清军入关之际,他们又将刀尖对准外夷。
这是一场螳臂当车的战争,这是一场仅存于野史的抗争,当最后一个山贼倒地之际,他满脸不甘,恨不能再杀夷人,将死之际,愤恨难平,只得引天悲哮:“来世还做大明贼!”
所幸的是自己来到了华夏历史上最为开明的朝代--大唐,并且成了李世民的嫡长子。如此天时地利,岂能辜负上天眷恋,但凡热血之士,皆怀扭转沧桑之心,不愿中原那白骨累累骇况再次泛于史书野传。
大唐万里锦绣山河,汉人千年毓秀文化。岁存余粮,寒纳厚褥,民富则国强,李承乾从未忘记的理想。倘若横跨千年而来,只是醉生梦死,得过且过,那到不如让条刍狗归唐,毕竟狗尚且能替主人看家护院。
“高明?你这是何故?”魏征见李承乾一言不发,眼『色』时而深邃时而凶狠,故试探轻唤道。
没想到因为魏征一席之言,竟然愣神半晌,李承乾淡淡的摇头道:“没事,小侄只是在想那大汉口中的晋商到底是何来头!”
魏征捋了捋胡须,满脸难测道:“要不咱们去问问?”
其实二人大可回宫后,向龟兹方面书信一封,直接问出晋商底细。只是心中疑『惑』如鲠在喉,二人迫为急切的想知道这晋商的底细,从而推断出此人是否对大唐,对朝廷构成威胁。
李承乾举起樽杯,径直的走向那名大汉,微微作揖道:“郎君能否告知小子那晋商到底是何来头,竟有如此嗅觉,晚生甚是好奇哩!”
大汉浓眼瞄了一下李承乾,见其不过十七八岁的模样,醉醺醺的笑道:“小郎君亦是经商之人?”
“然也!”
闻言,大汉咧嘴大笑道:“你这傻小子,方才某不是说了麽,那硝石矿源自于西域龟兹,小郎君还打听晋商作甚?经商者能略去前一道商贩,获得利润才更加丰厚耶”
大汉话音刚落,还未等李承乾开口,旁侧的商贾便纷然起哄笑语。
“你这夯娃,脑袋瓜的反应还是差了些,听老丈一言往后莫要经商了,再大的家底也禁不起你这愚钝脑袋耶!”
“哈哈哈,老丈你莫不是怕这小子抢你生意吧?”
“去去去,老朽只是好心提议罢了,那硝石矿明眼人一瞧,便知道晋商从中获利颇多,这憨娃不去龟兹购矿,反而询问晋商下落,这般不灵光,委实经不得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