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贞观之初的渭水之盟至贞观七年突厥灭族,不过七年尔,这七年大唐君民上下一心,励精图治,帝国渐已崛起,虎视扫视四方。
九重闾阖开宫阙,万国衣冠拜冕旒。
大殿中间,这数十人也是一方霸主,人杰之才,然见端坐于龙椅上的李世民,莫不敢视,莫不敢言,纷然行汉人最高的跪拜之礼,匍匐身躯,齐声朗朗,“天可汗!”
李世民正当壮年,豪情万丈,举手投足间威严四『射』,他一一扫视身下外夷国主,眼光所到之处,那些人的脑袋恨不得贴在地上。
太极殿君臣皆是威严赫赫,让这些外夷之主大气不敢喘,瞧着这些人跪地的模样,李世民募然想起武德年间的往事。
武德元年,李渊立于渭水河畔,迎着潇潇凉风,将大兴改成长安,那时他还只是秦王,他不解询道:“为何唤作长安?”
李渊淡淡笑道:“只愿朕与天下子民,能够一世长安。”
奈何世事难料,玄武门兵变,父皇退位安居一隅,他接过大唐江山不过数月,又逢颉利发兵二十余万人,南下进攻泾州,进抵渭水河畔,直『逼』长安城。突厥二十万雄兵,列阵于渭水北岸,旌旗飘飘数十里。京城兵力空虚,大唐又是百废待兴,无奈之余签订下奇耻大辱的渭水之约。
知耻而后勇,经数载的卧薪尝胆,奋发图强,突厥成了历史,大唐日益鼎盛,兵强马壮,长安更是固若金汤,眼下万国来朝,不是最好的佐证麽?
“父皇,朕做到了,朕没有辜负你之希望!”
.....
父子同心,殿内李承乾看到了大唐最美最盛的景『色』,作为穿越之人,感触极深。
永远的长安,不朽的洛阳,繁华的开封,醉人的南京.......
一座城承载了一个王朝,历朝历代国不乏『荡』气回肠之歌,然在李承乾心中,只有长安最让他眷眷不忘。
历史上,大唐整个国家从上到下,透出一种自信的气度。这种自信源于他的军事、外交、文化、国家治理、疆域版图。这种自信是以大唐的真正实力为后盾,国内百姓安居,外四夷臣服,太宗被尊天可汗,这也是后世历朝历代所羡慕和追求的一个圣境。
大唐的多数方面都代表了世界最高的水准,因为美好甚至无法再现,所以怀念;因为同血脉的先人曾经经历,所以骄傲;因为此间盛世时至今日也难以复制,所以永恒!
远处的驼铃,漫天的黄沙,玉门关在,敦煌一瞥,长安今何处,斯城永固!
曾几何时,李承乾还只能踏在大明宫的遗址上,感时伤怀,只叹那帝国沧桑,辉煌淹没在黄沙之中;千古『吟』唱,悠扬沉醉在离人心上。
现如今他以当世之人亲眼见证大唐的崛起鼎盛,亲眼见着万邦齐恭“天可汗”,此间心情不知从何说起,亦不知与何人说起。
钟声鼓声笛声人声风雨声,声声千古;前世今世来世永世婆娑世,世世长安!一生痴绝处,一梦入长安,他做得酣畅淋漓,心神飞扬,早已沉『迷』之深,不忍清醒。
这是一个天下百姓从骨子里散发出极度自信的帝国,傲然于世,无可睥睨,这些年李承乾不遗余力的将所学之识用于大唐革新,只想让这盛世之况如长安之名,永世长存,响彻寰宇。
跪倒在地的外夷之主,诚心也好,受迫也罢,总之他们跪下了不是?
历史的发展,必定使得这天下连接的更加彻底频繁,而今用“万邦来朝”还是有些夸大其词,毕竟只是大唐周边的几十个外夷前来觐见。天下之大,还有许多唐人未知之地,但李承乾相信,总有一天,大唐会让阿尔卑斯山的另一面,辽东渤海的另一岸的众多外夷前来长安朝圣,堂堂正正的----万国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