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跑了,你可跑不了。”胖子的手下,将迪莱堵嘴捆了,扔到马车上。将家中看似还值钱的东西,都收拾了起来,例如那桶还没有用多久的煤油,以及上百斤小麦粉等。
虽然胖子还是感觉这笔买卖亏了,可是这家中,已经是真的没有什么值钱的物品了,最贵的还算是他手中的这个马灯。
这时候,迪莱的子女和妻子已经在前一天的晚上到了伦敦。英格兰就这么点地方,如果道路的情况更好一些,不用晚上就能到伦敦了。
晚上到伦敦,先是被街上一排排的路灯震得不轻,乡下人看到这一幕想到的就是,这么一晚上烧这么多路灯每天要多少钱?
不过还是几个孩子肚子的叫声,让一家人先在旅店吃了些简单的晚餐。饭后租了一晚上的双床房间,男的睡一个床,女的睡一个床,一晚上挤一挤就过去了。
第二天一早,海瑟薇带着家人去必要之恶的联络点寻求帮助,直到一个真正的瓦尔基里来到这里,听了海瑟薇一家的诉求,并且知道她们没什么专业技能后,给出了两条路。
像是海瑟薇的姐姐和母亲,其实是可以进入纺织厂的。海瑟薇的两个年长一点的哥哥,可以去蜂窝煤厂。
不过都是先去做学徒,好在安氏企业名下,就算学徒也有正式工人一半的收入——学徒的薪水大约是每周六个先令左右。靠学徒工资,在伦敦东区租房住的话,一家人勉强还能活下去。
第二条路,倒是不用出门工作,现在火柴厂将火柴盒的生产全部外包了,可以领一批原料,回家糊火柴盒子,按个算钱——现在的行市价格,是糊四十个火柴盒子一个便士。
糊火柴盒子的熟练工一天最多能赚到两个先令——这其实是十二小时不停的情况下得出的理想数字,平时很难做到的。
平时如果不需要兼顾做饭看孩子的家庭妇女,一般一天能糊个五六百个火柴盒子,能赚到一个先令左右的零花钱。
这笔收入,比给人洗衣服的洗衣妇人强一些,而且不必在冬天碰到冷水,也无需担心风湿病侵袭双手和身体。
随着女人能做到的工作越来越多,伦敦在家给人洗衣服的家庭妇女逐渐减少,这也变相的增加了洗衣服的费用。不涨钱的话,洗衣服这一行几乎没人肯做了。
可是专门雇女仆洗衣服的费用更高。十几年前,伦敦每周两先令薪水管吃管住就能雇来洗衣女仆,现在要每周三先令六便士的薪水还要管吃住,才能雇到洗衣女仆。
而洗衣服虽然涨价了,但对中产阶级的家庭算起来,一个星期洗衣服的费用也就是从一个先令增加到两个先令,当然还是将衣服送出去洗是比较上算的。
其实海瑟薇还有第三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拿出寄存在办事处这里的钱,然后做一点小生意或者投资之类的。
可是才十一岁的海瑟薇,哪里知道哪个生意能赚钱,哪个投资不会赔钱呢?当然不知道的。如果有人知道哪个生意肯定赚,哪个投资肯定赚,早就自己去做了,怎么还肯找陌生人去赚这笔钱呢!
海瑟薇给母亲说了这件事之后,海瑟薇让孩子们自己选——海瑟薇的母亲一生都在农村,实在不知道怎么选择。
最后海瑟薇的一个哥哥去了蜂窝煤厂做学徒,一个姐姐去了纺织厂做学徒,剩下的人在东区租了房子,在家中给火柴厂糊纸盒子。
反正糊纸盒子这事,就算是海瑟薇和弟弟妹妹们,也是能帮上一点忙的。
不过好景不长,在这里去过教堂礼拜了一次,这里的牧师问新来的海瑟薇一家,为什么没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去教会学校,除了认字,教会学校还是管午饭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教会学校是免费的。
英国教会学校并非强制性的让教区的孩子们去上学,不过,在城里,熊孩子不上学还需要大人看着——问题是哪家大人有那么多精力能看住好几个熊孩子的。这年头英国也没有计划生育,一家三四个孩子都算是优生优育了,十个八个孩子的,才算是正常家庭。
农村的孩子,大一点就能帮助家人做一些家务了,免费的午饭吸引力也就不大了。农村地区的教会学校入学率从来都是问题。
所以城里的孩子入学率还是比较高的,就算不想让孩子进入教会学校的家庭,家长们也架不住当地牧师们劝说,牧师这职业,本来就是耍嘴皮子的,更别提牧师都在本社区拥有很高的声望和人气。
就算海瑟薇的母亲没什么见识,但是也承认牧师大人说的有道理。但是,几个孩子出去上学,家中糊纸盒子的速度会飞快的降下来。
考虑到孩子们的未来,以及家中其实还有一点积蓄,海瑟薇的母亲还是将几个没去上班当学徒的四个孩子,一股脑的送去了教会学校上学。
四个孩子,只能在上学前的时间和放学后的时间帮助妈妈糊一些纸盒子。不过海瑟薇一家糊纸盒子的收入还是锐减,以前一天能拿到两三先令,现在两天能拿一个半先令。
家中生活的主要来源,还是来自于大哥和长姐做学徒工的薪水。
海瑟薇本人还得到了一份兼职,每周一个先令,和必要之恶办事处的人员联络一次,街区上有什么新闻都要通报,这一个先令也是情报费。
如果有特别的情报,特事特报,价格也不一样。
这一招自然是安迪根据当年无孔不入的朝阳群众想出来的,因为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嘛。
一般情报人员不会特地去注意的事情,在这些家庭妇女孩子的眼中,几乎是无所遁形。
在海瑟薇一家人在伦敦安居下来的时候,海瑟薇的父亲,被送到了威尔士的一处比较正规的煤场。
煤场的厂主,受够了海瑟薇父亲迪莱的债务,迪莱未来在这里,要通过干活来还债。
只是这个煤场的薪金水平比较低,一周只有八个先令。而且伙食和住宿都是要钱的。
在这里干了一周,迪莱觉得自己能一个星期攒上三四个先令。这样,二十一个英镑的债务,最多三年就能还清。
当然,现在的迪莱还不知道,他的债务是要支付利息的——这对债主来说债务要支付利息,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对于第一次借钱的迪莱来说,这简直是抢劫。
三年后,迪莱经过一次次计算,觉得自己应该已经还清债务,甚至账面上还应该有一定富裕的迪莱,去了厂长的办公室,准备出二十一个英镑要求给自己赎出债务。
当着迪莱的面,厂长给迪莱算了一笔账:按照每年两分利,这三年,迪莱的债务一共是增加到了三十六英镑,而迪莱在这里积攒的薪水以及薪水的利息,一共是三十英镑。
这么算下来,其实迪莱还欠着厂长六个英镑。
不过厂主也是个实在人,既然迪莱要求清理一遍债务,债务的三十六英镑和薪水的三十英镑中的三十英镑注销。迪莱还欠着厂长六个英镑,还完这笔钱,迪莱就能和矿上的自由工人拿一样
的薪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