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此四猴不入十类之中,不达两间之名,你又如何知道的?”
“这!
我身为佛祖,说出来的话还需要出处?”如来辩道。
“哈哈!
我看未必,佛门经典哪个不是引经据典。
《楞严经》、《法华经》甚至于《金刚经》,哪个不是着书立碑,我们传道受业自然也要以典为据。”炎老笑道。
“这么说,你知道六耳猕猴的经典了?”如来反问道。
“略知一二。”炎老胸有成竹地道。
“那就请你照本宣科一下吧。”如来的话很不友好。
“那在下就献丑了。”炎老抱拳道。
“请!”
“《百回详注》中写到:四猴混世者,贪、嗔、痴、碍之四心也。
六耳猕猴者,喜、怒、哀、乐、恶、欲之六识也。
六耳猕猴寓意佛教六识,乃是佛家修行必经阶段。
六识对应六根和六尘。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六根触六尘,从而生出六识。
六根不净,七情不舍乃是佛门大忌!
所以,佛门最忌六识。”
炎老道。
“阿弥陀佛!
我佛的确最忌六识,但这根猕猴有何关系?”
如来反问道。
“释尊莫急。”炎老继续道:“《古音王传》中写道:猕猴者,六识之种子也。
邀求八觉之缘识,朋党六耳之猕猴。
所以猕猴便是六识之种子。
六耳猕猴便是佛家大忌!
不灭不足以成佛。”
“哼!”如来冷哼一声道:“一家之谈,不足为据!”
“哈哈!”炎老笑道:“《庐山天然禅师语录》说的更好。
囫囵一句,非智所知;
知亦不得,得亦不真;
不到情尽理穷,安知休咎;
所以从上诸祖唯有默契。
三脚驴子自解弄蹄;
六耳猕猴非人能辨。
直得木马追风,千里匪疾,泥牛饮海,全渤须干,无量义海,百千妙门,现前具足,眨眼错过,旷劫难逢……。
难道你佛门经典也是一家之谈,也不能拿来引用。
禅师语录说的清楚,:六耳猕猴非人能辩!
三脚驴子和六耳猕猴只有你们佛家才能生出。
所以,六耳猕猴不只是你佛门大忌,更是你佛家法门!”
“大胆!你竟敢诋毁我佛!”如来怒道。
“哼!”炎老冷哼道:“并非老夫出言不逊。
而是《揞黑豆集》有记载:
说起说住,彼此密语;
六耳猕猴,不可同谋。”
“那又如何!
你道家书籍多如牛毛,包罗万象。
我佛只知修心、行善,大慈大悲、好人有好报,哪里知道这么多典故!
说来说去,你也无法分辨到底谁是六耳猕猴!”如来恼怒道。
炎老一听,面露不屑,只见他一步跨出,身形飘至六耳猕猴头顶上空。
炎老大手一挥,一道深绿划过天空。
“铛啷!”
六耳猕猴寻声望去,只见一枚红多绿少的大脆枣落在他的脚下。
他毫不犹豫,弯腰捡起。
“嘎嘣!”
“好脆甜的冬枣!谢谢老神仙!”六耳猕猴赞叹道。
炎老摇摇头,望向如来。
“释尊,现在知道谁是六耳猕猴了吧?”
“药宗主这是何意?”如来不解道。
炎老双手背负,慢慢吟道:“
猕猴本兽属,野性殊不常。
俄然脱秽垢,冠盖儒衣冠。
敛丑着面具,向人舞郭郎。
跳踉媚小儿,寸得梨枣尝。
假彼草木味,换此虮虱肠。
终然匪我类,教养徒自伤。
不如夺衣巾,弃置山野傍。
猕猴毕竟非我族类,不可同谋啊!”
话毕,众仙乱作一团。
“药痴果然厉害,凭借一枚脆枣就把六耳猕猴揪出来了。”
“道家经典果然包罗万象,仅仅一个六耳猕猴就有这么多典故,令人钦佩啊!”
“不过,那老爷子耍起帅来,真的好有派头,我都想弃佛从道了。”
“这下真相大白了!我看如来怎么处理!”
……
众仙议论纷纷,如来听在耳中,知道民意难违。
只见他悄悄看向身旁的普贤,向普贤递了个眼色。
普贤心领神会。
只见她纤手一招,一只小巧的白象飞到灵山后方。
白象飞至六耳猕猴头顶,轰然落下。
“轰!”
六耳猕猴连叫声都没有发出来,便被白象压成肉泥。
事到如今,如来不得不先发制人,否则六耳猕猴为求自保,不择手段,抖出文殊的阴谋,佛门脸面何在!
“哈哈!”
如来大笑道:“果然他才是六耳猕猴。”
炎老不置可否。
众仙也开始称赞炎老的判断和学识。
“可是……”
如来话锋一转说道:“这样的本领,怕是杀不死燃灯和文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