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笑语盈盈,手中针线上下翻飞:“那就成了,求不如不求,争不如不争。只要父亲、弟过得好,我们就没罪受。”
心里却想:“此事和师弟有关系吗?若是这样,我非红颜,却是祸水……”
……
荣国府倒是很平静,谁也没对贾琮科考、乡试抱太多信心。本来,贾琮也只是当做磨练的。
……
北方麦,秋播种,次年夏收,中东传过来的麦是北方主要作物,此外北方习俗是七月祭祀青苗神、七月十五祭祀麻谷,面对久雨不晴要“扫晴娘”(陕西叫做扫婆)。
这些贾琮院试之后的岁考时见识过了。
杂种、轮种的还有黍、粟、番薯等,番薯最早由福建、广东、云南种植,由吕宋、安南传入,亩产千斤,是古代农民充饥的首选。
今人要得知古时宛平的情况,多半还得看看沈榜的《宛署杂记》。
马车走过官道时,秋日还不见麦浪,气息是翻耕、犁耙过的泥土味道。
到了顺治门市集,西郊外的宋里长带人拦车请字,谦卑笑道:“贾相公是大顺第一神童,前儿祭祀青苗神没赶上,今儿还请写几个字。”
“事。”贾琮下车接过毛笔,想了想,写道:
“两旗兮,分张。
舞轻风兮,悠扬。
神之司兮,我疆。
愿田每每兮,立我青秧。
不穰不葇兮,无好无妨。
无雨无阳兮,百谷登场。
惟神降康兮,报以蒸羊。”
虽然求神没用,但是自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求神保佑直到现代农村都有,尤其是元明以来,种植、丝织、好事、坏事,样样都要求神,花样百出。请秀才写字也被认为风光,宋里长不懂意思,装模作样颔首道:“看看,这字好看,意思也好啊。”
几个农民只是来看看神童模样的,听了宋里长这幅字装裱上能感动青苗神,他们犹如穆斯林一般虔诚,送礼、送特产,贾琮笑着随便收几样,他只觉得悲哀。
这就是古代农民,如果有人亵渎了他们的神,他们能抄起锄头镰刀拼命。在江南,种桑养蚕的许多忌讳,比青苗神还厉害,为了那个神,织工、桑户不理官府,特定时期不许进门,官府为了大局,也只能顺从。
报名、填亲供、领号、进孔庙,西路厅参加科考的秀才,目测有数千人,未出题之前,贾琮桌号是同年关注点之一,王应麟过来附耳道:“罗国奇有一个好友魏无知,是他表亲,良乡县学诸生,一到宛平,酒会上扬言要替他表哥报仇……”
贾琮点点头,随着另一方匡六合的眼神示意,果然瞧见西角落一名精瘦儒生,一直冷冷盯着自己,如芒在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