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便当盒里剩下的一点点纳豆和……有点像鼻涕一样的粘液,汤尉迟是真的没想到,纳豆饭居然会是这个样子。
“阿渡……这就是,纳豆饭啊……你……”
汤尉迟是想问问阿渡,这个像是鼻涕拌饭一样的东西他是怎么吃下去的,不过想到这是阿渡的母亲为阿渡准备的,就没有问出来。
看着汤尉迟欲言又止的样子,阿渡自然是明白这是怎么回事的,毕竟纳豆这种东西,一般人乍一接触还真的不能接受。
不过,阿渡还是要为纳豆正名一下的。
所以,接下来的半个小时里,阿渡一直在为汤尉迟科普纳豆的各种知识,以及经常食用纳豆的各种好处。
就这样,汤尉迟被迫了解了很多和纳豆相关的知识。
比如,纳豆是由黄豆通过纳豆菌(枯草杆菌)发酵制成豆制品,具有黏性,气味较臭,味道微甜,不仅保有黄豆的营养价值、富含维生素K2、提高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
更重要的是纳豆在发酵过程产生了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溶解体内纤维蛋白及其他调节生理机能的保健作用。
虽然明白了这些,但是汤尉迟还是表示他不能接受纳豆这东西。把纳豆做成别的菜品或许还可以,但是纳豆饭这种东西,汤尉迟是真的不能接受。
看出来了汤尉迟一时半会是不能接受纳豆了,阿渡决定给汤尉迟讲讲纳豆的历史。于是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汤尉迟充分了解了纳豆的历史。
日本古书《和汉三才图会》记载:‘纳豆自秦汉以来开始制作。’始于中国的豆豉,日本也曾称纳豆为“豉”,平城京出土的木简中也有“豉”字。
由于豆豉在僧家寺院的纳所制造后放入瓮桶贮藏,后由禅僧从秦汉传播到日本寺庙,所以纳豆首先在寺庙得到发展,是以亦称“唐纳豆”或“咸纳豆”。
随后依当地环境发展出纳豆,如日本不用豆豉而用大酱,或用酱油不用豉汁。在日本更基于各地区特色,传承出诸如大龙寺纳豆、大德寺纳豆、一休纳豆、大福寺的滨名纳豆、悟真寺的八桥纳豆等等地方特产。
然后,汤尉迟就学会了一句话,“阿渡,纳豆是从我们中国传过来的!”
听到汤尉迟这么说,阿渡就点了点头,“是啊,那都是从你们中国传过来的没错啊,这个我还是知道的!”
就在这个时候……
噗……
这个声音出现的一瞬间,汤尉迟有些纳闷,自己和阿渡都坐在这里,应该不是衣服坏了啊,怎么有这种声音啊……
坐在汤尉迟身边的阿渡瞬间脸红,看样子……
看到阿渡这个样子,汤尉迟瞬间就想要让阿渡把这股气收回去,不管是用上面还是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