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真人宁道奇这位道家的第一高手,隐带与世无争的天真眼神,来到这里后,第一时间就微微皱起了眉头。
他与李世民的接触几乎没有,倒是没有发现叶山海身上的不凡之处,这一会的看着眼前二人颇为狼狈的姿态,不由轻轻颔首道:
“世民公子多礼了,不知二位遇到了何等大敌,以李阀的势力尚且如此狼狈不堪!”
这道人面色平和,不疾不徐,自有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
闻言,叶山海恭敬回应道:“真人,却是我等遇到了那突厥魔帅赵德言的突然袭击,才致有此败。”
“我李阀高手一十八人,这一战中有六七成丧生于他的魔功之下,世民无能,只能发出信号来求救于真人。”
说到这里,叶山海眼中已是微微的露出了苦涩之意。
闻言,宁道奇略有奇怪之色,低语道:“魔帅赵德言么?”
显然他不大理解这魔门高手为何突然出现在了这里,当下他向刚刚叶山海与李世民动手的那一处地方掠去。
见四下无人,也不多留,就再次回到这里,对叶山海点了点头,嘉勉道:
“世民公子,无须如此客气,贫道尝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
“你有此挫折,自能有大际遇,大造化。”
言罢,这道人看着后面抬着李靖这个重伤昏迷者追过来的李阀高手们微微一笑,径自去了。
显然以他看来,那赵德言既然已经发觉他的到来退去,那么在这接下来的路程中李阀众人已然无虞。
站在那里,叶山海看着宁道奇离去的身影,不由陷入了沉思。
说实话,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来的人会是他,在刚刚李世民死前最后的话来看,慈航静斋与他在暗地里其实早就有了默契。
这次所谓的代天选帝只是李世民过来走一个过场而已,他本身早就已经投身佛门。
可是宁道奇这位道家的高手,一次两次出手尚可说是人情,但他做的这么多,刚刚也隐约间似乎知道李世民内定之事,这就颇为有趣了。
思绪纷纷扰扰中,后面的李阀众人们追上来了。
先前,叶山海与婠婠在这慈航静斋传出代天选帝之事后足足耽误了二月才来到洛阳,其中自然不是为了赶路,而是早早的就坠上了李阀众人。
在一路上不停的观察着他们。
这些人功力强的几个也不过是初入宗师境界,自然和叶山海二人没得比,也难以发觉。
于是这一会,这些赶来的李阀众人,面对着掉了包的叶山海与婠婠,也一时间没有发觉什么不同之处。
唯一可能揭穿婠婠装扮的李靖,现在昏迷不醒也是不成。
当下,在他们这群残兵败将的汇合前行中,洛阳城巍峨的城墙渐渐的出现在了他们的眼中。
洛阳城,到了。
入夜,一处酒楼中。
叶山海在其中安然自斟自饮,像是情绪低落到了极点,这让他身边的长孙无忌也自动的忽略了他身上的些许不和谐之处。
至于扮作红拂女的婠婠,却是没有出来,在那里照料昏迷不醒的李靖。
李靖吃了叶山海的狠手,只怕没一段时间醒不过来了。
今晚,叶山海的出来是受到了长孙无忌的邀请,说是为他安排了一场好戏,让他打通一些未来的关隘。
叶山海心中好奇,就顺着他一起出来,来到了这里。
岂料,一来这里,叶山海就发觉,那一日在突袭李世民时旁边酒肆中的那位键盘侠出现在了这里。
一时间,险些让叶山海因为自己的伪装出了问题,只是在要发作时才发现了不对之处。
安下了心。
只见这人头顶竹笠,身穿灰布衣,这一会又在与身边的一大群酒客大放厥词,评说着天下英雄。
只是,今天他的主角,赫然正是李世民。
他淡淡道:“李世民人中之龙,据关中之险以养势,徐观关外的风风雨雨,互相斯拼,自己则稳坐霸主之位。”
旁边有人摇头道:“李世民顶多只是为父兄打天下的先锋将领,那说得到什么霸主之位?”
竹笠客一对虎目射出锐利慑人的异芒,沉声道:“明珠始终是明珠,纵一时被禾草盖着,终有一天会露出它的光芒,李世民岂是肯屈居人下之人。
当日他助父起兵太原,李渊曾答应他们兄弟中谁能攻下关中,就封其为世子。
你不杀人,别人就来杀你。李建成比李世民大上十岁,当年在太原起事时,他还在河东府,未曾参与大谋。一年之后,他却硬被立为太子。
在平常时期,这倒没有什么问题,但值此天下群雄竞逐的时刻,李世民在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斩关夺隘,杀敌取城,而他却留在西京坐享其成。
纵使李世民心无异念,但李建成仅以年长而居正位,如何可令天下人心服,他难道不怕重演李密杀翟让的历史吗?”
“哦!如此说来,那么李世民取而代之是必然之事来?”其他人闻言,不由起了兴致。
那人冷笑道:“那是自然,观李家诸子,能强于李世民者无一。此时尚是诸方争霸天下之时,李世民决然不会被埋没。
到时候,天下初定,只怕李渊也难以压下他的威信。”
众人听了,都暗中点头。
下方,叶山海听着这洗白,美化李世民的言语,不由心中微微一动,再看旁边长孙无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眼神,如何不晓得这是在为他塑造悲情人设。
因此来获得未来上位的合法性。
这其中,只怕不只是长孙无忌的手笔,多半是有佛门的人在参与。
这让叶山海不由暗暗摇头,只得无言的赞叹着佛门的会玩。
……
半月后。
叶山海坐上高台,在静念禅院这佛门唯二的根本重地中,大谈为君之道,让在场旁观众人人人叹服。
“致安之本,惟在得人。隋室之有开皇之盛,皆因文帝勤劳思政,每旦听朝,日夜忘倦。
人间痛苦,无不亲自临问,且务行节俭,奖惩严明。只可惜还差了一着,否则隋室将可千秋百世的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