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蓁指着玉屏上雕刻着的桃花图样道:“这么一来,即使外面下着大雪,臣妾这屋里面也是春意融融的了。臣妾见这桃花雕的很好,应该是多年的老匠人做的。”
萧屹道:“就你眼睛尖,这东西开采出来就运到了京城,正好岐山王懂得这些,特意找了人去雕的。朕见这上面是桃花,一猜你就喜欢,所以就给你送过来了。”
两个人卿卿我我说了半晌方才歇了。
她刚迁完宫不久也就到了中秋,家宴依旧是摆在清凉台上。
顾蓁坐在下面听薛羽道:“现如今满宫之中也就是你和晴嫔了,在陛下面前多有脸面。早就听说你宫里面一架白玉屏风有连城之价,谁不艳羡你?”
顾蓁抿着嘴笑道:“虽然如此说,可是也没有什么区别,反倒不如永熹堂住的舒心。有的时候夜半醒来看着空荡荡的宫殿,总会觉得想要回去。”
“人往高处走,”薛羽目视前方唇角笑意完美无缺,淡淡劝道:“你站得越高才越安全。难道宫人们就没有是非了吗,只怕有了是非的时候连自保之力都没有呢?”
戴梳心就坐在薛羽下首,闻言笑道:“我早就听说,明贵嫔好大的威风,刚住进了重华宫就打发了原先的首领太监,连掌事宫女都被打了宫杖下去养着了,再也没有人敢小瞧你的。”
顾蓁侧着头看向她,她依旧是那般的海棠红衣裙眉目之间一朵盛放的海棠花,只是她渐渐成熟更多了几番风韵,巧笑之下更加叫人挪不开眼睛:“戴姐姐别笑话我了,你不知道那帮人嚣张成什么样子,须得抓住了带头的才能棒喝住他们,现在用起来还能顺手些。何况我刚刚搬进去,人心不稳,不知道多少人盯着重华宫呢,都得一步一步的慢慢来。”
戴梳心挑眉道:“你说的很是,现如今最应该小心的。说起来前两日去和董承华说话,正好碰见邵昭媛,也坐在一起说了两句。一提起你的重华宫,她便不太乐意。”
顾蓁不敢在这件事情上费口舌,只是道:“她养着二殿下呢。”
她这么一说起来,薛羽奇怪道:“对了,你们瞧见大殿下了吗?今日中秋家宴是团圆时候,连岐山王都带着卫王妃入宫了,怎么,大殿下竟然没来吗?”
顾蓁好奇的左右张望两眼,见妃嫔俱在,唯有萧屹和苏太后姜后未到,猜测道:“想必是要跟着陛下一块过来吧。”
薛羽不免叹了一口气道:“去年中秋,他母妃还在,那时候曜和宫风光无两,大殿下承欢膝下无忧无虑是多好的时光。今日大殿下重来,不知道该是什么样的心情。”
团圆?恐怕他再也没有团圆二字了。
顾蓁忽然会想起那个固执的跪在羣祥殿暖阁之中的孩子,虽然看起来还是一个九岁的少年,但是脊背挺拔和他的母妃一模一样。
母子二人,都不是会低头的人。
宣妃一生,只低头给了萧屹,然后她一条白绫告别了人间。她的孩子却不应该如此,只但愿他想得开韬光养晦四个字,不论是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够咬着牙忍下来。
就像她,孩子死了就当没发生过。
没心没肺成这样。